近期,将为大家介绍《手外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口袋手册》专著中的手功能康复部分。
今天介绍手功能康复部分中的:「肌腱损伤的康复治疗」。
点击阅读:「肌腱损伤」相关内容
肌腱损伤的康复治疗
屈肌腱损伤的康复
术后1-3周
抬高患肢,防止术后肿胀;未被固定的邻近上下关节要活动;检査伤口的敷料、肿胀状况、石膏外固定的位置、疼痛、手指末梢血循环等。1-3周后
拆除石膏外固定,改用动力型支具,将腕掌屈在30°~40°,掌指关节屈曲在70°,将橡皮筋牵引各指末节或指甲,指间关节自然伸展,但不可被动伸展指间关节。可同时进行理疗、蜡疗、热敷等。3~4周后
可做渐进性加强屈伸运动操练,从手指的远端、近端、掌指关节有步骤的康复训练。操练时可采用掌指关节屈曲位,被动活动时要逐渐伸展指间关节,或指间关节屈曲时逐渐伸展掌指关节,但腕关节固定要在60°~70°。4-6周后
可开始进行无阻力的屈曲,伸展活动。6周后
加强肌力训练,进行阻抗力的运动,渐进性加强主动屈曲,被动伸腕、伸掌指关节、指间关节。8周后
可采用多功能康复器械,加强手部肌力。伸肌腱损伤的康复
术后4-6周
远侧、近侧指间关节的伸肌腱损伤:术后用石膏外固定或支具,将手指的远或近指间关节固定于伸直位4-6周。掌指关节以上或手臂伸肌腱损伤:术后用石膏外固定或支具固定4-6周,腕关节背伸30°-45°,掌指关节0°位。6周后
待固定拆除后,开始进行腕和手指的主动运动,及轻柔的腕关节和掌指关节的被动屈曲,渐进性加强和增加肌力的训练以及主动抗阻背伸运动和掌指关节的被动屈曲。康复治疗对肌腱粘连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肌腱损伤或手术后,由于创口及炎症、组织水肿、长时间制动,易使肌腱粘连、挛缩,影响手指曲伸活动,引起功能障碍。可根据病情,对僵硬的关节做被动活动和牵伸有关粘连肌腱,并用手法推拿作用于粘连部位,还可用中频(音頻)电疗机和蜡疗配合软化粘连部位,可使僵硬关节增加一定的活动度,增加患指肌力,缓解关节囊挛缩及肌腱粘连,促进手功能恢复。支具在肌腱损伤中的应用
肌腱损伤后可能会出现水肿、肌腱粘连、手指关节挛缩僵硬等问题。静态支具
可将患指固定于功能位置或被动位置,在伤后早期可减轻水肿、控制疼痛,渐进式静态支具可调整关节角度,获得渐进的关节活动范围。动态支具
通过使用外源性力量,提供连续的牵引力协助关节活动,可以帮助患者尽量恢复手部肌力及关节最大活动范围,缓解肌腱粘连,促进肌腱愈合。—END—
作者简介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下载安装「医笙」APP,欢迎参与学习与交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