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膝关节炎”
常常听到老百姓说“人老了,腿脚不灵便了!”,甚至有些老年人无奈的叹息“看见个洼洼上不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退变最早从腿部表现出来。
从生理学角度讲,双下肢不仅仅是运动器官,还承担着全身的重量。尤其在奔跑时,腿承担的压力超过体重的3倍以上,很多人在年轻时忽略了膝关节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膝关节就出现“过度磨损”了。
劳作及生活中怎样保护膝关节,如何正确认识“膝关节炎”,以及如何合理规范治疗膝关节退变?医院骨科就膝关节保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保膝”疗法等健康知识以及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如下介绍。
如何进行膝关节保养
迈入中年,膝关节开始退化,由于年轻时劳损累积的病痛,会在这些时候慢慢出现,如韧带劳损、髌骨软骨软化、半月板损伤等。所以从30多岁开始,就要注意保养膝关节、保护膝关节功能。一般不宜进行超负荷负重、不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50岁以后,按照正常生理规律,会开始出现骨质增生、关节软骨改变、关节囊挛缩等,最终导致骨关节炎。通常需加强腿部肌肉来减轻膝关节负担、保护膝关节。同时要减轻体重,改负重、跑跳运动为游泳、骑车、步行等活动。避免如爬山和爬楼梯等使疾病症状加重的运动。
什么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股骨和胫骨以及髌骨组成,为了减少关节的磨损,骨的表面有非常光滑的关节软骨,股骨与胫骨之间有起缓冲作用的软组织——半月板。关节周围由滑囊包绕。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关节软骨破坏、缺失,关节边缘的软骨下骨病理改变,导致骨质增生、塌陷、囊变,关节囊挛缩,以上病理改变所致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综合症,是所谓的骨关节炎,又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这也是引起中老年人膝关节疼的主要原因。肥胖、外伤、关节畸形、过度的负重或过度的使用关节,都会加重关节软骨的退变,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慢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到中后期关节可能会变形,导致双腿呈“O”型,即所谓的“罗圈腿”。
膝关节炎该如何规范治疗
目前国际上针对骨性关节炎采取阶梯治疗方案规范治疗。
早期一般采取关节保护性措施:适当休息、减肥,防止关节过度运动和过度负重,避免机械性损伤。穿软底鞋,减少攀登活动,局部保暖。其次是物理治疗,加强患肢功能锻炼。同时临床上可口服药物治疗,但药物应用要考虑患者综合因素,需在骨科医生评估患者风险后慎重使用,充分遵循规范合理性,且不宜长期服用。不能盲目乱用而导致患者产生并发症。
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怎么办
一般来说,上述的所有治疗方法都无法取得效果,同时病人的症状还在持续性的加重,甚至由活动时才出现疼痛发展到静息时也出现了疼痛,这些都表明骨性关节炎进入了中晚期,根据有关的影像学资料,骨科的医生会建议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关节镜手术是微创手术,除了可以对关节进行灌洗,排出那些炎性的物质外,还可进行诸如滑膜、骨赘和游离体切除、关节面修整等手术。
胫骨近端截骨术,通过对胫骨近端截骨,以纠正下肢立线,恢复膝关节内外侧髁负荷平衡,消除症状。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病人,膝关节内侧间室关节炎很严重,截骨已经不能有效改善症状了,我们还可以做单髁置换。
对于膝关节内外侧间室骨性结构严重改变,关节功能严重受损,可行全膝关节表面置换。
大多数中、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可以通过保膝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目前,临床上采取手术方式最多的是全膝关节表面置换,虽然有效,但创伤大、风险高、恢复慢、费用高,而且部分病人术后感觉并不满意。其实有约60%的中重度骨性关节炎,可以采用一种比换关节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效果更好、花费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的方法治疗,即目前国际上评价较高的“保膝治疗”。
“保膝”属于微创手术,因为创伤小,出血少,对软组织破坏少,所以鼓励患者早期锻炼,锻炼的越早,并发症越少,恢复越快。术后当天床上活动,第2天就可以扶拐杖下床行走,随着步态好转,肌肉力量的恢复,膝关节疼痛改善。
医院医院率先开展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方案,对广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取规范治疗,不仅能有效解决疼痛症状,杜绝滥用口服及注射药物所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而且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做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进一步降低医疗费用。
健康—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