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脑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脑卒中的康复进程。
早期恰当合理的康复需要康复师、医师、护士、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医院康复科将帮助您破解脑卒中康复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康复治疗的目的:预防废用综合征,防治压疮,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肩关节半脱位、废用性肌肉萎缩等常见的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充分发挥残余功能,挖掘潜力;为主动性训练创造条件;争取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
康复治疗的手段:主要有运动疗法治疗、作业疗法治疗、言语疗法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按摩针灸、矫形器的使用和文体治疗等。
脑卒中会导致病人瘫痪、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和吞咽功能障碍等,针对这些不同症状,也有相应的特殊手段,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1、昏迷:对于脑卒中患者常出现昏迷,可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西药促醒技术,神经电刺激、本体感觉刺激、高压氧治疗等,促进昏迷患者对外界刺激能做出适当的反应,意识状态好转,促使患者苏醒。
2、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大多会留下步履蹒跚、动作不协调的后遗症,对此运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强制性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和评估系统,对于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使患者改善步态,恢复步行能力,增强肢体协调性及精细运动能力。这些训练和治疗对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大有帮助,还能预防压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深静脉炎及关节挛缩和变形等并发症。
3、言语及认知障碍:针对不同患者,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包括发音、文字辨识、短语、会话、朗读、复诵句子、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
4、吞咽障碍:脑卒中后,部分病人出现吞咽功能障碍。运用感官刺激、口颜面功能训练、摄氏训练等技术,可以恢复和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同时改善因不能经口进食而产生的心理恐惧与抑郁症。严重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长期鼻饲进食,不仅会引起贲门松弛,导致食物反流而发生肺部感染,同时也会影响进行其他功能训练,还可以进行动态食道造影观察及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给予相应的食道扩张治疗。
脑卒中康复治疗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是调动剩余脑组织功能的重组和强化残余功能,增强代偿能力,要求病人理解并积极投入才能取得良好的康复效果。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将康复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中。
康复训练最好在专业康复医师、康复护士的指导下进行,制定康复计划、定期评估,指导患者和家属或者护工协作训练。运动量应适度控制,训练强度应由小变大。
医院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