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骨关节炎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系由于增龄、肥胖、劳损、创伤、关节先天性异常、关节畸形等诸多因素引起的关节软骨退化损伤、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
《化芊中医》辩证治疗:1.失眠症、焦虑症、抑郁症及更年期综合症。2.心脑血管病及并发症: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梗等。3.肠胃病: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黏膜白斑、胃溃疡、食道返流性胃炎、结肠炎、结肠溃疡等。4.妇科病:月经不调、不孕症、多囊卵巢及慢性炎症、气血不足等。5.皮肤病:荨麻疹、湿疹、痤疮等。6:颈肩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退行性关节炎等。
刘化芊:中医主任医师;山西省营养协会顾问、首席专家。相信大家对骨关节炎一定都不陌生,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患上这种疾病,让患者和患者家属们十分头疼。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者增多,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骨关节炎代表着关节的衰老,故称之为老年性关节炎。
骨关节炎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肥胖
体重的增加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成正比。肥胖亦病情加重的因素。肥胖者的体重下降则可以减少膝骨关节炎的发病。
二、骨密度
当软骨下骨小梁变薄、变僵硬时,其承受压力的耐受性就减少,因此,在骨质疏松者出现骨性关节炎的几率就增多。
三、外伤和力的承受
异常状态下的关节,如在髌骨切除术后环节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当关节承受肌力不平衡并加上局部压力,就会出现软骨的退行性变。正常的关节和活动甚至剧烈运动后是不会出现骨性关节炎的。
四、遗传因素
不同种族的关节受累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如髋关节、腕掌关节的骨性关节炎在白种人多见,但有色人种及国人中少见,性别亦有影响,本病在女性较多见。资料表明表患有Heberden结节的妇女,其母亲和姊妹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远比无此病的家属要高2-3倍。
五、年龄老化骨关节的退行性病变
关节痛有以下特点:
多出现在负重关节如膝、髋等;关节痛与活动有关,在休息后痛就缓解;在关节静止久后再活动,局部出现短暂的僵硬感,持续时间不超过30分钟,活动后消失;病情严重者即使在休息时都有关节痛和活动的受限;受累关节往往伴有压痛、骨性肥大、骨性摩擦音、少数患者有畸形。
骨性关节炎的常见部位及其特征
同一患者可出现不止一个部位的病变。
一、手
手指间关节最常受累,尤其是远端指间关节。肿痛和压痛不太明显亦很少影响关节活动。特征性改变为在指关节背面的内外侧,出现骨性增生而形成硬结节,位于远端指肩关节的结节称为Heberden结节,位于近端指肩关节称为Bouchard结节。这种结节发展很慢。只有少数患者最终会出现远指关节的屈曲或外斜畸形。当第一腕掌关节受累而有骨质增生时就形成“方”形手,这种畸形在中国人中少见。
二、膝
膝关节痛是本病患者就医常见的主诉。其早期症状为上下楼梯时的疼痛,尤其是下楼时为甚,呈单侧或双侧交替出现,是出现关节肿大,多因骨性肥大造成,也可关节腔积液。出现滑膜肥厚的很少见。严重者出现膝内翻畸形。
三、髋
表现为大粗隆、臀外侧、腹股沟等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膝。髋的内旋和伸直活动受限。我国人群中发生髋的骨性关节炎者较白种人为少。
四、足
第一趾关节是病变出现的常见部位。穿紧足鞋和反复外伤是其病因。症状为局部疼痛、骨性肥大和拇外翻。
五、脊柱
椎体、椎间盘、骨突关节的退性性病变引起颈、腰段椎体的病变。局部出现疼痛、僵硬。少数严重者因椎体缘的唇样增生和骨骜压迫局部神经根、脊髓或局部血管而出现各种放射性痛或神经系症状。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彻底的治愈措施目前还没有,但是,有许多对症治疗方法。1.疼痛剧烈者。给予镇痛治疗。2.休息制动。3.物理疗法,从而达到镇痛、缓解症状的目的。4.慢性骨关节病反复发生疼痛,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手术治疗。
骨性关节炎的预防和保健
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退化、关节软骨被破坏所致的慢性关节炎。病人多为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起病缓慢,常为多关节发病。在患病关节可有持续性隐痛,此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好转。有时可有急性疼痛发作,同时有关节僵硬,关节活动时有弹响声。久坐后关节僵硬加重,稍活动后好转。晚期可有关节肿胀、增大,活动受限。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呢?
1.应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大幅度活动,以延缓病变的进程。2.肥胖的人,应减轻体重,减少关节的负荷。3.下肢关节有病变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负担。4.发作期应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尽量饭后服用。关节局部可用湿热敷。5.病变的关节应用护套保护。6.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潮湿受冷。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医学认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肝肾亏虚、气滞血瘀、风寒湿阻等有关,故采用活血药物配合补益肝肾、祛风除湿中药辨证治疗。
验方以熟地黄、续断、骨碎补、淫羊藿补益肝肾,生血填精;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祛瘀生新;伸筋草、威灵仙、透骨草祛风除湿,舒筋通络。内服外洗使药物直达病所,肝肾充足,筋骨得养,腠理疏通,气血流畅,从而有效防止膝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活血药如川芎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桃仁中的苦杏仁甙有扩张血管、抗过敏及抑菌作用。这些均可使病变部位的微循环得以改善,使其营养充足,各种有害物质亦可迅速被通畅的血液循环清除。骨碎补中所含双氢黄酮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且可刺激软骨细胞代偿性增生,改善软骨细胞功能,推迟其退行性变。熟地黄能通过调节肾脏B肾上腺素受体,而改善肾功能。传统医学及现代药理均证明,补肾药不但能从整体上提高机体抗炎、抗过敏等抗病能力,而且对保护软骨细胞、防止及延缓其损伤具有明显的作用,从而抑制滑膜炎症及增生,属于中医治本之法。手法按摩能够松懈膝部组织粘连,改善和恢复肌腱和韧带的弹性,增加髌骨的活动度,缓解肌肉的痉挛,促进静脉和淋巴的回流,改善微循环,从而达到消除关节肿胀及肌腱挛缩而治愈疾病的目的。以上方法配合使用,内外兼治,可获得临床治愈或消除症状的效果,但应严格选择适应证,在尚未发展成严重骨关节炎之前,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疗效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疗效不理想的患者均有较长的病程,关节软骨塌陷皱缩,关节间隙严重狭窄,后建议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当然,骨性关节炎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所有的治疗方法都只能暂时缓解病程的进展,故临床上应定期随访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出诊~太原:"芊芝堂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