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陈医师说肩周炎不要怕,针灸疗法拯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21-11-4 16:55:12   点击数:
 守护您的健康

今天听我们云龙效安门诊的陈红医师来和大家一起聊聊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方法。

针灸治疗肩周炎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指肩部酸重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强直的临床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肩痹”范畴。中医学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发病年龄等特点而有“漏肩风”、“肩凝症”、“冻结肩”、“五十肩”之称。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肩周炎临床表现为肩臂的多处疼痛,活动功能受限,其病理机制为病变区的瘀血、水肿压迫和牵张末梢痛觉神经,炎性瘀滞使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直接刺激痛觉神经,所以产生剧烈疼痛。炎性渗出使炎症泛发,累及邻近组织,后期结缔组织增生、粘连等,使关节活动障碍。

陈医师说:从中医讲,肩关节周围炎属“痹症”范畴,具体又属“十二经筋病候”,其发生是由于:

外伤劳损,内伤劳累,以及人过中年后血气渐衰,以至风、寒、湿邪乘机侵袭肩部,导致肩部经脉闭阻、气滞血瘀所致。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故患者患病后肩部反复疼痛不已,并伴有功能障碍。

因此,在临床上中医通过针灸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力,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应用针灸疗法能调节血管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使炎症瘀滞区的病理代谢产物加速分解和运走,或使其失活性。针灸疗法还能降低炎症区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性渗出,抑制炎症泛发并使炎症的渗出物质加速吸收,减轻肿胀,缓解其对末梢神经的牵张性刺激作用。针灸能激活体内的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发挥较强的镇痛作用。肩周炎的恢复期,针灸疗法能明显促进组织修复,并抑制结缔组织的过度增生,减少粘连,以减轻功能障碍。所以说在肩周炎的各个病理时期,针灸都具有显著、可靠的治疗作用。

治疗原则

陈红医师认为针灸治疗肩周炎应遵循分期施治原则。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以缓解疼痛为主,针灸治疗以循经选取远端腧穴为主,采用强刺激,并配合局部腧穴、阿是穴。

慢性期(冻结期)及功能恢复期以纠正肩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为主,针灸治疗应结合病因辨证,取穴以局部邻近腧穴、阿是穴为主,并配合循经取穴。

不同时期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指导原则不尽相同。古代文献多记载治疗以单穴为主,近现代名家治疗多从病因辨证选穴,现代临床则主要根据肩周炎的疾病分期再结合病因和经络辨证分别确定治疗方案。

1推荐方案?急性期?

急性期(冻结进行期)的针灸治疗急性期肩周炎的针灸治疗建议毫针刺、远端取穴、泻法强刺激。毫针刺推荐“条口穴透承山穴”和“局部邻近穴配合条口穴”两种方案。此外,还推荐穴位注射疗法和耳穴透刺疗法。

(1)条口穴透承山穴

急性期肩周炎以疼痛为主,并伴随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建议选取条口穴,透刺,泻法,强刺激,配合运动针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条口穴,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直径0.30mm、长75mm毫针,针尖对准承山穴方向直刺入条口穴,深度约50~60mm,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得气;行针的同时嘱患者配合运动,即运动针法(嘱患者先主动活动患侧肩关节5min,再在医生或家属的协助下

做被动前屈、背伸、外展、上举、内旋运动5min,活动范围越大越好)。留针20~30min,每10min行针1次,行针时配合运动。

(2)局部邻近穴配合条口穴

急性期肩周炎以疼痛为主,并伴随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建议选取远端腧穴条口穴针刺治疗的同时,可根据疼痛部位及压痛点所属经络分别选用相应经络局部及邻近腧穴。肩周炎疼痛以肩前内侧痛为主者为手太阴经证,以肩前痛为主者为手阳明经证,以肩外侧痛为主者为手少阳经证,以肩后痛为主者为手太阳经证。主穴选取: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条口;根据疼痛部位,手太阴肺经,配尺泽、孔最;手阳明大肠经,配肩井、曲池、合谷;手少阳三焦经,配清冷渊、外关;手太阳小肠经,配天宗、秉风、肩贞、支正。条口穴操作方法同上,余穴行常规操作。同时,对于急性期肩周炎,该《指南》建议在毫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运动针法、电针、TDP照射等辅助治疗,以增强疗效。

(3)穴位注射疗法

急性期肩周炎可采用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相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集合针刺与药物双重作用,临床中常用于镇痛、提高机体抵抗力等方面。该疗法起效快,能明显缓解肩部疼痛。取穴:肩髃、肩髎、阿是穴。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快速刺入皮下组织,然后将注射器做提插动作,得气后,回抽未见回血,即可缓缓注入药物,每个部位注射0.5~1mL,每次选取3~5个部位。根据部位常选用5mL、10mL注射器,5~7号针头。

(4)耳穴透刺疗法

急性期肩周炎可采用耳穴透刺疗法。耳针镇痛是耳针作用的一大特点,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现代研究显示耳针对于急性痛的镇痛效果显著,能提高病灶局部痛阈。取穴:患侧耳穴“肩、肩关节、锁骨”,兼有肘以下症状者,配患侧耳穴“肘、腕、指”。操作方法:选用0.30mm×25mm的一次性毫针。先将皮肤按常规消毒,用左手固定耳郭,拇指在前,示指和中指从后方将所刺穴区(以肩—肩关节—锁骨为例)的耳郭局部顶起,右手拇、示、中指持针,从耳穴肩的上端呈小于10°的角度刺入,然后沿着皮下与皮下软骨之间通达到耳穴肩关节及锁骨的皮下,如果一针难以通贯全程,可采用2~3支毫针相接连续刺入。进针后,用小幅度的捻转手法捻5~7下,留针期间可行此法二三次,以加强针感,共留针30min。针毕后,即刻令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的抬举、旋转等动作,反复做数分钟,越是活动困难的动作,越要多做。留针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力,也要不断地或间歇地做患肩部的活动。

切合临床实际,充分发挥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方面的优势(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远端取穴强刺激是针灸镇痛的优势)和取穴少而精的特点;建议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经络选取局部、邻近腧穴及阿是穴,体现针灸辨经取穴特色;强调与其他针刺及辅助治疗方案(运动针法、电针、TDP照射等)合用,及穴位注射、耳穴透刺等其他疗法的应用,体现了疗法的多样性,增加了针灸医师的可选择性。

2推荐方案??慢性期??

慢性期(冻结期)和功能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慢性期是肩周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临床表现为疼痛症状相对减轻,但关节功能受限发展到关节挛缩性功能障碍;功能恢复期是肩周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疼痛及僵硬均不显著。

(1)毫针刺法

慢性期及功能恢复期肩周炎针灸治疗建议采用毫针或配合电针,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循经及辨证取穴。穴取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

①辨证配穴:

风寒湿型肩周炎,配大椎、阴陵泉;

瘀滞型肩周炎,配间使、三阴交;

气血虚型肩周炎,配足三里、合谷;

②根据疼痛部位配穴:

手太阴肺经,配尺泽、孔最;

手阳明大肠经,配肩井、曲池、合谷;

手少阳三焦经,配清冷渊、外关、中渚;

手太阳小肠经,配天宗、肩贞、养老。

操作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暴露患侧肩部,常规消毒针刺部位,选用直径0.30mm、长40~50mm毫针,快速直刺进针,深度约30~40mm,捻转得气。在毫针刺的基础上,风寒湿型、气血虚型肩周炎,在针刺的基础上采用灸法治疗;瘀滞型肩周炎,建议在针刺的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

风寒湿型肩周炎伴局部压痛明显者,建议采用火针治疗;同时建议辅助功能锻炼。

(2)刮痧疗法

刮痧疗法是应用特制的刮痧工具,在人体体表的腧穴、经络及病变部位进行刮拭,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刮痧具有舒经活络、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该疗法可显著改善肩局部组织拘挛程度。

取穴:风池、肩井、臑俞、肩贞、肩髎、肩髃、臂臑、曲池、合谷。

操作方法:

①肩部刮痧:患者采用端坐位,用弧线刮法刮拭,由风池部从上向下,经过肩井,刮向肩端,要求手法流畅。每侧刮15~20次,力量均匀适中,在风池、肩井穴可行点压按揉手法,缓解疼痛。

②上肢刮痧:患者采用端坐位,用直线刮法,先刮拭肩头上下:从臑俞到肩贞,从肩髎到臂臑,从肩髃到臂臑。然后沿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刮拭:从肩髃过曲池到合谷,一手牵拉前臂,另一手握刮痧板,由肩髃向下刮,经过曲池,直到合谷,刮15~20次。在肩髃、曲池穴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处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融合艾灸、火针、刺络拔罐、刮痧多种疗法,建议多种方法合用。

肩周炎的针灸治疗介绍几个非常好用效果非常好的穴位

1.中平穴

中平穴位于外膝眼下5寸,胫骨前脊向外一横指,足三里穴下2寸,上巨虚穴上1寸。针入一到三寸,左痛针右,右痛针左,针尖斜向患肢,大幅度提插捻转,患者感到扎针处发胀或发热为妙,一边行针一边嘱患者活动患肢。

2.六透穴

六透穴即六个穴位互相透刺,这六个穴位分别是:肩髃臂臑肩前缝肩后缝腋前,腋后

采用28号针3到4寸,从肩髃透刺臂臑,臂臑透刺肩髃,肩前缝透刺臂臑,肩后缝透刺臂臑,腋前透刺腋后,腋后透刺腋前;均进针4-5公分深,留针30分钟。

“六透”穴位起针后,复从极泉向腋前或腋后透刺,肩前压痛刺向前,肩后压痛刺向后。

手法以呼吸补泻为主,吸一口气退针三分之一,三口气后退针至皮下,不出针,呼气时进针至原刺部位,连续3次,不留针。

3.平痛穴

足三里下1.5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患者本人的拇指一横指处。

刺法:左病针右,右病针左,上病取下,两侧痛取双侧穴,以泻法为主,大幅度提插捻转,患者可感到酸、麻、胀、痛等,医者边提插捻转边嘱患者活动患肢,两侧痛可交替活动,亦可两膀同时配合活动,根据疗效及患者反应,针刺时间1~5分钟,不留针,一天一次。

主治:肩周炎,肩关节损伤合并上肢不能上举,肩关节损伤综合征,以及急性腰扭伤,急性梨状肌扭伤,坐骨神经痛。

4.阳陵泉

取穴:膝下一寸,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

阳陵泉是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故可治筋脉不伸而致的疾病。《灵枢.终始第九》说:“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针刺阳陵泉前,可先在对侧阳陵泉附近找压痛点,按压压痛点时肩部疼痛减轻或消失,刺之必效,让患者咳嗽一声,随咳进针,以减轻患者针刺时的痛感,针刺同时嘱患者活动患肢,针入痛消。

5.条口

治疗阳气虚衰明显的肩周炎,可透刺承山穴,名唤“条山”穴,效果好。

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位在小腿的条口,当你右肩疼的时候你要在左腿上找,左肩疼的时候要在右腿上找。位置在从膝眼到踝骨拉一条直线,中点的位置就是。有颈椎病和肩周炎的人,一般在这个部位会有僵硬或者有硬结,经常艾灸或者针刺这个穴位,就能缓解对侧的肩周的疼痛。

条口穴:

归经:足阳明胃经

定位:上巨虚下2寸

主治:脘腹疼痛、下肢痿痹、转筋、跗肿、肩臂疼痛。

6.鱼肩

取穴:在鱼际穴向下(远端方向)约0.5寸,赤白肉际处,肩周炎特别是肩前疼痛的患者可找到火柴头大小的条索状物,按之有明显压痛,因近手太阴之鱼际穴,故名鱼肩穴。

治疗肩周炎疼痛在在肩前、经络辨证在肺经者。

7.三间

治疗各种肩周炎均效,尤其是对疼痛在肩髃穴附近的肩周炎疗效更好。

刺法:用28号半寸毫针,先向压痛点方向斜刺,穿过条索状物后将针直刺于条索状物和第二掌骨侧之间,同时让病人咳嗽和活动患肩。针后用手掌尺侧沿着手阳明大肠经循行线路,从三间到肩髃穴处来回敲打数次,继续让患者断续活动肩部,留针30到45分钟。

8.后溪穴

主要用来治疗肩周炎肩后疼痛,甚至疼痛牵连肩胛者,针刺后溪以通手太阳经之痹。

9.束骨

足太阳膀胱经之束骨穴用来治疗肩周炎症状减轻,但仍有抱紧感者,可在束骨穴上下找到压痛点,然后针之。以束骨为主穴,配合阿是穴,并在阿是穴上加火罐,效果好,起针后患者即可感到患肢轻松。

10.肾关

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又名天皇副穴

取穴:阴陵穴下一寸五分,紧贴胫骨内侧进针,此为经外奇穴,善疗肾亏,治疗肩臂不举,亦效。

病况严重者,可泻尺泽穴作为辅助。

如果患者除上举困难外,尚有后转困难,可加刺健侧足五金穴(足三里向外旁开1寸5分,复向下2寸,在腓骨前缘取穴)。

病久肩部凝硬者,在肘弯部视青筋处以三棱针放血,也可加刺心经穴位,如通里、青灵、极泉等。

肾关穴治疗多尿及五十肩特效经验简介

肾关穴为董氏奇穴七七(小腿)部位要穴,位置在阴陵泉穴直下一寸五分处。为董师景昌治疗肾亏之第一要穴,举凡肾虚引起之各种病痛皆有疗效。

小结

注意事项:

1.针灸对肩周炎疗效较好,但对有明显的肌肉萎缩和肩关节粘连的患者,则应配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如可结合推拿按摩、手针、激光、汤药等方法。

2.肩周炎患者在针灸治疗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常见的方法有:爬墙锻炼: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缓缓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进行;体后拉手:双手向后反背,由健手拉住患肢腕部,渐渐向上抬拉,反复进行;外旋锻炼:背部靠墙而立,双手握拳屈肘,作上臂外旋动作,尽量使拳背靠近墙壁反复进行。

陈医师说本医案的扎针方应须在中医医师指导下加减使用,到门诊先进行面诊,切勿自行使用套方,免出意外。

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bzcs/1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