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是脑卒中后常见的临床并发症。脑卒中后半年内关节挛缩发生率达60%以上,其中,踝关节挛缩占12%。这样可见挛缩在脑卒中患者中还是非常常见的。
挛缩的不利影响1.影响功能恢复、功能活动;
2.引起疼痛;
3.引起压疮;
4.不利于体位摆放和姿势;
5.妨碍护理;
6.影响站立与平衡;
7.跌倒的风险增加;
8.步态改变、甚至失去行走能力;
9.影响生活活动;
10.影响生活质量。
病理改变挛缩发生的机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涉及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及基质广泛的改变:
1.肌节减少
2.关节软骨退变、滑膜缩短
3.关节囊、韧带,和肌肉-肌腱复合体的被动的机械特性的改变。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胶原纤维增多、排列方向随机、聚合致密和长度缩短。
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两大原因)
一、关节源性限制:骨、软骨、滑膜、关节囊、韧带
二、肌源性限制:肌肉、筋膜、肌腱
关节挛缩的康复重点
1.早期挛缩:肌源性因素、关节源性因素并重
2.晚期挛缩:重点是关节源性因素,肌肉挛缩的比重越来越小
针对性康复治疗1.关节牵伸→主要针对肌源性(生理运动)
2.关节松动术→针对关节源性(附属运动)
3.手术松解→针对组织粘连(组织间滑动)
关节挛缩主要治疗方法
1.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
2.夹板
3.关节松动
4.牵伸
5.温热疗法
6.手术等
其中牵伸是最重要的的保守治疗手段。适当的牵伸张力可以引起组织的有效延长。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关节牵伸支具有限制性支具(如热塑形夹板)和活动支具(包括动态支具、静态进展型支具)
肉毒素治肉毒素又称肉毒杆菌内毒素。肉毒素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使肌纤维不能收缩致使肌肉松弛。br初步研究显示,肉毒毒素注射有预防挛缩的作用br肉毒素的优点是损伤小、见效快、操作方便等;但其也存在局限性,其作用持续时间较短,一般3-6个月左右。
抗痉挛药物的使用1.作用于神经递质GABA药物:巴氯芬、苯二氮卓类药物、加巴喷丁
2.骨骼肌松弛药:妙纳(盐酸乙派立松)
3.抑制肌浆网内Ca2+释放的药物:丹曲林(硝苯呋海因)
4.作用于单胺的药物:替扎尼定、可乐定
展望及反思1.牵伸的疗效仍有争议,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手法治疗有引起损伤和异位骨化的风险;
2、挛缩的机制及其牵伸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3、挛缩的康复治疗策略、方案、对关节软骨的影响等仍需要大量的研究明确。
总结脑卒中后挛缩的治疗我们应采取综合治疗:牵伸与药物、训练、手术松解等相结合,效果更好。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