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术后关节粘连问题大全,送给需要的人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21-10-31 14:33:29   点击数:
 

文章开始之前,先看两张图,对关节粘连以及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有个整体的认知。

第一张图,关节粘连就像轴承生锈,严重影响关节的活动度与灵活性。

想要让轴承转动——需要清理轴承上面的锈迹!

第二张图,关节挛缩就像穿着紧身无弹性的牛仔裤,很难完成下蹲的动作。

想要在穿紧身衣的情况下完全下蹲,需要换一条有弹性的裤子。

我的文章将为大家解读关节粘连的各方面问题,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实现“全角”的小目标。

伤病和手术之后,最为影响功能的,可能要算是关节粘连了。只是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只要不是力量差得太多,总还可以勉强有一些活动能力。但如果是关节粘连,也就是关节僵直,俗话说的关节“长死了”不能活动,就很难恢复什么功能了。

比如:

肘关节粘连不能弯曲,洗脸和吃饭就摸不到脸,够不着嘴;

膝关节粘连不能弯曲,就蹲不下,上不了厕所,不能上下楼梯台阶;

或膝关节不能伸直,那就连站立都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走路肯定一瘸一拐;

再或者是髋关节粘连不能屈曲就更痛苦,只能躺着站着,不能坐着(正常坐姿,身体坐直,髋关节是要屈曲90°的);

。。。。。。

总之是非常影响功能,痛苦不堪,甚至导致残疾!

下图是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手术中可见:白色的是粘连带,需要金属器械才能“咬”断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关节粘连进行详细的解读

本文参考北医三院康复治疗师葛杰在好大夫上面的文章葛杰——好大夫在线,北医三院的运动医学全国顶尖,他们的研究代表着国内的权威。

我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实践经验与一些图片和关系图,让读者更容易看懂看明白。

目录:1、关节粘连常见问题解答:

1.1、关节为什么会粘连,导致失去活动的功能

1.2、如何预防关节粘连

1.3、关节松解术后康复的最佳时期

1.4、关节粘连无痛康复可能吗?

2、关节粘连的康复训练中的常见问题

2.1、疼痛不可避免,痛苦须要避免

2.2、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关节会持续保持肿胀

2.3、掰腿的过程中,可能会有粘连带被拉断的细小断裂声

2.4、掰腿角度“反复”,是正常的

3、关节粘连的康复原则:

3.1、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3.2、尽早康复的原则

3.3、持续拉伸为主,必要时有控制的轻小“暴力”为辅的原则

3.4、随时观察组织的反应和情况

3.5、平衡练习的原则

3.6功能练习生活化、习惯化的原则

3.7、及时冰敷和合理热敷的原则

1、关节粘连常见问题:

1.1、关节为什么会粘连,会失去活动的功能呢?

在正常状态下,我们每天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就维持了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运动功能。但是在手术和伤病之后,不可能马上活蹦乱跳,想怎么动就怎么动,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动保护,组织才能愈合生长。这就需要打石膏,戴夹板,使用支具,用拐,戴三角巾悬吊保护,卧床休息等等。于是肢体关节的活动就减少了,甚至是停止了(石膏固定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制动,或者是部分制动。

关节制动之后,关节囊、关节周围的韧带、相关的肌肉、肌腱没有了正常的牵伸。就使得关节周围纤维组织基质中的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使组织的弹性下降;同时降低了纤维之间的润滑作用;纤维之间的距离缩小,产生化学横键,造成纤维之间的粘连。这种横键增多增密又更加妨碍了纤维之间的滑动和在应力之下正常的拉长变形,于是就产生了粘连和挛缩(简单地说,粘连就像轴承生锈,挛缩就是原来有弹性的组织整体长度变短了,同时缺乏弹性不容易被拉长了,就像穿上紧身缺乏弹性的牛仔裤,是很难弯腿的)。

同时,组织要愈合修复就要产生瘢痕(就是俗话说的疤痕)。因为人体里除了骨骼以外,其它所有组织都是靠瘢痕生长的方式愈合的,没有瘢痕形成,组织就根本长不到一起。这些瘢痕会把原来能够相对滑动的组织粘合生长在一起,还可能填充组织之间的间隙,让关节腔的空间变小,本来能够运动的组织结构逐渐丧失运动的空间。

我们膝关节的活动其中一项就是髌骨(就是膝盖骨)在大腿下端膨起的股骨髁上滑动,而这种滑动是通过股四头肌腱的牵拉引起的,如果股四头肌腱与大腿骨粘在了一起,那么就失去了牵引髌骨引起滑动的作用,也就限制了膝关节的活动,这就是膝关节周围肌肉粘连的因素。

所有上面说的原因,造成了制动之后的关节就会形成关节内粘连,关节腔狭窄,关节外的相关组织挛缩变短。这样的“内忧外患”“内外夹击”之下,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关节僵直,失去了活动的功能。(所以要破除“养病”“养伤”的简单观念)。

1.2、如何预防关节粘连?

关节僵硬的防治,防比治更重要!

重点是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情况下,早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关节屈伸活动练习。关节僵硬的防治,防比治更重要!

术后早期便需要接受了全、规范、科学、有效地康复治疗,病床边的功能锻炼最大程度的促进了关节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最大限度地规避了关节僵硬的发生。遗憾的是骨科病区的围手术期康复这样的模式在国内还远没有普及。手术很漂亮,功能很糟糕的现象很普遍。

愈合产生的瘢痕在手术之后24小时就开始生长了,大约在表面的伤口愈合之后的3-6个月里是瘢痕形成的高峰期,然后瘢痕才会逐渐成熟软化(有报道认为通常可能需要6-24个月,甚至会更长)。半年后虽然瘢痕成熟软化了,但上面说的那些关节粘连和相关组织的挛缩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善的。而且更大的可能性是时间拖得越久就越严重(当然,关节彻底僵直就不会再变化了,也就没有通过练习改善的可能性了。这时通常需要进行粘连松解手术,通过手术去除过多的瘢痕,才可能再有机会康复功能)。

所以科学合理的关节活动度的康复练习,不但要在组织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早开始(有研究表明,在膝关节术后1月内开始康复,膝关节屈曲可以达到°左右,术后5-6个月才开始,只能达到°,如果6-10个月才练习就只能有47°左右了!),同时还必须要坚持练习,直到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恢复。任何拖延和松懈都有可能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会需要更长的时间弥补,承受更多的痛苦,严重的时候就需要再次手术之后才可能练习恢复。

此处需要高度注意:过多的,过度的练习同样是有害的!不光是练习过度可能影响组织的愈合;更重要的是,过度的练习造成局部炎症剧烈,炎症会产生更多的新生纤维,引发更重的粘连和瘢痕增生!

另:不只是在伤病和手术之后,其它各种关节、软组织、骨骼的病变都可能导致关节功能的障碍。此外疼痛和各种原因的肌肉痉挛;制动;长期的保护性痉挛;肌力不平衡;慢性的不良姿势;各种病损造成的瘫痪或者严重的肌肉无力等等因素,都会造成软组织的挛缩,甚至是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组织的瘢痕增生及粘连!

1.3、关节术后康复的最佳时期是什么?

医院的体制问题,骨科术后的患者在住院期间通常接受不到早期的康复治疗,出院时也得不到详尽的康复指导。

患者通常在术后4-6周回骨科门诊复诊。为什么要4-6周,是因为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四肢骨折基本都有一个初步的愈合。这个阶段恰恰是骨折康复的“蜜月期”,之所以称之为蜜月期,因为这个阶段患者应该密切配合康复治疗,也就是跟康复度蜜月。很遗憾,这个最佳时间患者基本在家度过了。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患者又不是专业人士,加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伤筋动骨一百天”,因此多数患者采取静养、基本不动的做法。保守起见,让骨头长长牢吧。

这样经过4-6周,当复诊的时候肢体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度丢失、关节粘连。医院的骨科医生都会让患者自行回家多活动活动多练习练习,至于详尽的和专业的康复指导则无从谈及。这是因为骨科医生擅长的是手术而不是康复。患者这次复诊完会被要求1-2月后再来骨科复诊。

通常术后6周-3个月是骨折术后康复的“黄金期”,一方面骨折有了初步的愈合,另一方面此时的康复疗效很显著。再次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患者因为得不到骨科医生的推荐,自己又缺乏这方面的常识,依然得不到康复科的专业治疗。不可否认还是有一定数量的患者经过自身的锻炼可以基本恢复关节和肢体的功能,但同样不可回避的事实,我们在门诊看到不少因为关节周围或者关节内骨折、复杂骨折的患者由于错过了康复的黄金期,最终留下了不可逆的后遗症。

术后3个月到术后半年,被称之为骨折康复的“晚期”,晚期不代表无计可施,此期康复治疗依然有效,只是疗效大打折扣,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跟关节粘连、僵硬作斗争,治疗的手段也要比之前的“蜜月期”、“黄金期”复杂很多,需要依靠更多的专业人士的手法治疗-关节松动术支具的牵伸等方法来做最后的努力。经过3个月这样密集高强度的康复治疗,还是有机会最大可能的挽救已经丧失的关节功能。事实上能在术后3月及时来康复科接受专业治疗的患者已经算幸运的了。

等到术后半年,患者才来寻求康复治疗的话,通常会建议患者直接去骨科接受微创或开放式的松解手术,术后再接受康复治疗,因为此时的关节挛缩已经定型,保守治疗几乎收效甚微,再去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值得,还是直接手术松解来的直接有效,当然术后更需要及时跟上康复,否则可能出现术后功能比术前的功能还差的悲剧。

骨折术后何时来康复科就诊?一般建议术后2-4周常规来康复科就诊。一旦出现功能受限,应及时来康复科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最好不要错过了术后3月的“黄金期”,至少在术后5月前去专业从事骨科康复的康复科进行治疗。

1.4、关节粘连无痛苦康复可能吗?

在网上很多膝关节、肘关节粘连、僵硬的患者咨询我,他们之前接受了很多剧痛的手法治疗,患者几乎天天以泪洗面、还得天天坚持,痛就一定会好吗?最后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如意。他们每天承受着生理与心理的巨大压力。

一些医生常常告诉叉友,不痛不会好的,他们也相信不痛怎么会把粘连拉开呢,于是天天忍受着治疗带来的疼痛——这些不具有正确的康复理念的医生误导了很多叉友,耽误了他们的康复进度,而且让叉友们承担了过多的痛苦。

这种痛苦不只是掰腿的痛苦!

单纯的生理的痛苦,叫几声,哭几次,甚至嚎啕大哭,总是可以解决的;

最难受的是心理上面的痛苦!

疼痛的痛苦,叉友们咬牙承担了——但是承受痛苦后得不到进步后的绝望,真的会摧残人的!这种痛苦没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

绝望的痛苦之外,还有得不到理解的痛苦——有的家人会陪着一起哭让自己由开始的感动到后来的心烦;有的家人每天陪伴会央求医生或康复师能够尽%的力,让自己压力山大;有的家至会埋怨自己为什么连一点小小的疼痛都受不了,会说忍忍不久过去了吗,让自己特别委屈。。。

掰腿不是体力活!也不单纯是技术活!她是在爱心、慈悲心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的方法!

体力活?NO!——就如同驼背,使用两个门板就能压平了?试想如果一个不能屈曲的肘关节或者膝关节,通过简单粗暴的硬掰就能恢复的话,这样的体力活,医院以及康复中心接受专业人士的治疗,找几个身强力壮的大汉在家硬掰即可。

技术活?不单纯是!——掰腿需要技术与经验,她要求康复师能够清晰的了解叉友的关节与肌肉状况,具体到哪块肌肉僵硬,那个关节粘连….并制定最佳的掰腿方案。并且在掰腿的过程中,在能够通过自己的手感清楚的知道顾客是否疼痛与进步。

她是在爱心、慈悲心的基础上,帮助患者解除痛苦的方法!——她要求康复师在拥有专业技术与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拥有爱心、慈悲心。通过专业的手法对紧张僵硬的肌肉进行松解,关节松动,活动髌骨,然后进行循序渐进的掰腿,帮助叉友实现无痛苦掰腿,角度进步的梦想。这样通过两到三次的尝试,差哟就可以从容面对,没有痛苦、不断进步,叉友的精神就会放松,肌肉会随之放松,那么在之后的掰腿中,叉友就会放下心来,没有抵抗,这时候,掰腿就是一种不断给自己带来惊喜的享受了。(当然,即使偶尔没进步或退步,也不会影响到整体的心情)!

“无痛苦康复”是健行者运动康复中心在全国宣传和推广的膝关节术后“人性化”康复理念。

2、关节粘连的康复训练中的常见问题:

2.1、活动度的康复练习中,疼痛是不能避免的,但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活动度的康复练习(掰腿)就像我们平时做拉伸,会产生痛感,但可以从容忍受。

没有疼痛,就意味着没有超越现有活动度的极限,没有牵拉到相应的挛缩组织。所以康复治疗过程中的产生疼痛是正常的,正所谓“nopain,nogain”,疼痛感保持在5分以内,让顾客享受掰腿的过程,掰完腿后,浑身轻松。

但是同样必须高度注意的是,疼痛虽然正常,但绝对不是练得越疼效果就越好!进步就越快!剧烈的疼痛就意味着组织的损伤,连续地损伤和刺激组织,不但不能改善关节活动度,还会增加组织的炎症,造成“骨化性肌炎”等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咬牙狠练就没有了安全保证,很可能造成组织的断裂,比如骨折、肌肉肌腱的断裂等等非常恶劣的后果!

正常的疼痛程度是,在连续和治疗的过程中,疼痛的程度是可以“从容耐受”。

严禁达到“痛不欲生”“撕心裂肺”的程度。练习之后,疼痛要在练习结束后30分钟内消退到原来的程度,才是正常的。每天练习之后关节的反应,要在24小时后消失,也就是练习的时候疼,但是休息到第二天就要完全恢复才是对的!

2.2、在整个康复练习的过程中,关节一直会持续比较肿胀的状态

只要没有明显的增加,或者是突然肿胀增加很多,整个关节和组织肿胀的程度的总体趋势是在慢慢好转,就是正常的。

关节和周围组织的肿胀,是要一直到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不再用很大力度练习,疼痛和组织的炎症都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没有对组织持续不断的练习刺激的时候,肿胀才会逐渐减轻,到最后完全消退。

2.3、在进行关节被动活动的康复治疗中,可能会有粘连带被拉断的细小断裂声

有时候是能听到的,有时候只是患者自己感觉到的,并没有明显的声音。比较小的粘连带断裂象棉线被拉断的声音,比较大的粘连断裂会有象牛皮纸被撕破的声音,只要是专业人员科学的操作,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之下合理的练习中有这样的现象,是正常的情况,不必过分担心。

但是如果有了这样那样的响声之后,疼痛剧烈不能很快缓解,关节迅速肿胀起来,甚至关节的外形有改变,就可能是不良的问题发生,医院检查处理。医院治疗的时候出现。治疗师也会及时处理的,不会有谁愿意把患者治坏了的,不必有过多的思想负担。所以在这里再次强调关节粘连康复的安全性!绝对不能自己为了追求角度盲目的咬牙狠练!一定要找正规的机构接受专业的科学的治疗和指导!有了问题及时处理,绝对不能延误!

2.4、在关节粘连后的活动度练习中,经常会有“反复”的现象

也就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关节的角度会有退步,或者是进步不大停滞不前。这是康复练习的过程中组织炎症的变化,以及组织延展性变化等等很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经常发生的正常现象。

当然,发生这种现象的时候,医院复查,由医生判断是正常的“反复”现象,需要调整练习的量和方法,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可以改善,还是有其它的问题。绝对不能自己私自加量使劲练!

3、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的康复原则

3.1、注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关节粘连松解术后功能练习的进度是难以有具体规定的,不象有些比较成熟的手术,有专门的术后康复计划,可以规定出关节活动度或者是功能练习的具体进度。比如XX手术后4周,关节屈曲角度应达到90°以上,XX手术后8周,可以开始静蹲练习……等等。只要没有大的意外,基本是可以按照一定的进程发展的。但是关节粘连不同。因为粘连的部位不同,粘连和挛缩程度不同,松解手术中被动推拿达到的角度不同,手术后的临床表现(发热、引流量、疼痛等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同时,即使粘连和手术是一样的情况,每个人的组织条件也不会一样,同样的练习和治疗之后组织的反应也不一样。都是被动的关节松动术,有的人手法很轻都会觉得疼得受不了,关节会明显肿胀;同样的治疗有些人就能从容耐受,关节的肿痛第二天就能够消退。

因此关节粘连和松解手术之后的康复是无法规定练习的进度和时间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练习。

最没法回答患者的问题就是“您看我这个治多长时间能好啊?”。这个问题只能有个大致的,根据以往经验的预测,但是很多时候都会和推测的有很大出入。开始的时候练习难度大的,不一定治疗时间就长,有的时候会好转的很快;开始难度小的,有时候组织反应会很大,只能慢慢来,可能会花更长时间也说不定。

3.2、尽早康复的原则

关节粘连和松解手术之后,为了避免粘连加重和避免再次粘连,必须尽早开始康复功能练习。一般在手术之后的第2天就可以开始进行被动活动练习。这样不但可以避免再次粘连,同时还可以通过关节的活动将关节内的积血挤出,防止机化形成瘢痕。

当然,这些早期的练习都要在专门的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之下才可以进行。自己盲目练习是会有危险发生的!

3.3、持续牵伸为主,必要时有控制的轻小“暴力”为辅的原则

关节粘连和松解手术之后的关节活动度练习,要以持续牵伸为主要方法,在突破原有角度取得进展的时候,才可以由专业的康复治疗师,采用有控制的,轻小短促的“暴力”来推进3-5°的角度。

为了追求角度的增长,盲目采用暴力推拿,会造成非常严重的恶果!比如膝关节粘连,不能弯曲,暴力勉强屈曲练习的时候,股骨髁上骨折的,髌骨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的,股四头肌肌腱断裂的,髌腱断裂的,我都见到过了。

不但没能改善角度,还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新的损伤。而且粘连和手术叠加在一起,组织的损伤更严重,要想恢复功能难度就更大。同时有了这次的损伤,会对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产生发自心底的恐惧,再练习的时候,不但身体痛苦,精神也会承受非常大的折磨!

所以关节活动度练习的时候,应该在可以耐受疼痛的角度处尽可能地长时间保持,使组织在适当拉力下逐渐延长,不但可以保证组织的安全性,同时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为之后的手法关节松动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所谓“尽量长”,指的是15分钟左右的牵伸练习,也不是不停的练习!而且使用的力度和采用的姿势和牵伸的时间也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决定!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就增加时间或者是加量,埋头苦练的后果多半是把自己练坏了!

3.4、随时观察组织的反应和情况

在粘连和松解手术之后的康复功能练习的过程中,无论是康复医生还是直接操作的康复治疗师,还是患者自己,都必须密切注意粘连的关节局部,和治疗时受到牵拉部位组织的反应和情况。

如果关节局部的组织发硬,肿痛明显,皮肤发红温度比其它部位高,就提示组织受到的刺激超过了它能耐受的限度,炎症反应的水平在增加。就应该暂时减少活动度练习的量,增加冰敷的次数避免肿胀的发展,同时加强等长肌力练习(即绷劲练习)来促进循环。

为了怕进步的速度放慢,隐瞒疼痛等等症状,只能给治疗带来危险!练习的过程中或者是练习之后,组织的情况和主管感觉有了变化,必须并及时告知医生和治疗师。(创伤性骨化性肌炎:骨科康复中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

3.5、平衡练习

关节的功能不光是活动,还要负重,在受外力的时候保持稳定等等。人体的运动功能更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缺一不可,不是某项功能提高,就可以恢复功能那么简单。具体内容前面有博文阐述过。首先,关节活动度练习必须与关节周围相关肌肉的肌力练习共同进行,否则关节的角度增长,灵活性提高,肌力就会相对不足,肌力太弱就会造成关节不稳,可能导致新的损伤发生。而且没有足够的力量,也不能恢复关节正常的活动能力。

同一个关节的不同活动方向应该同时练习。比如膝关节,屈曲和伸展练习就应该共同练习,否则会由于相应组织张力的不平衡,产生新的活动度受限。

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患者,本来是膝关节屈曲障碍,不能弯曲。于是不听合理建议,怕练习伸直会影响练习弯曲;又怕好不容易练弯的角度退步,根本不敢和不舍得伸直腿。一段时间之后,弯曲的角度是有进展,但又出现了新问题,腿伸不直了!于是只好又开始练习伸直,本来的一个问题,变成了两个问题!

3.6、功能练习生活化习惯化的原则

练习关节的活动度就是为了要使用的,生活中不去运用已经有的角度,练习就没有意义和目的了,练了也是白练。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在无痛的范围之内,尽量使用已经达到的角度。

注意!上面这句话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在无痛的范围内”,就是说活动中不能有明显疼痛,越疼越使劲地动,只能加重损伤和组织的炎症。二是“尽量使用”,而不是“尽量多使用”!意思就是,该用的时候,要尽量达到自己能达到的活动范围,不能不敢用,但绝对不能认为多用就会灵活,角度就能增加,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去活动几下!这同样会加重损伤和组织的炎症!

同时,在休息的时候,要让粘连的关节随时处于有些牵伸的位置,在无痛或者微痛的前提之下,尽可能大的屈曲或是伸展肢体,要避免长时间的处于舒服的“休息位”。否则不但影响功能练习的进度,而且也不利于关节灵活性的提高。

换成通俗的话就是,如果是膝关节的粘连,在平时休息的时候,要么弯曲到微微疼痛、关节或者大腿前侧有牵拉感的位置保持着;要么就把腿伸直保持伸展位置放着。在疲劳或者是疼痛开始增加,变得明显无法继续保持的时候,再休息十几分钟之后交换位置。一般要保持30分钟以上练习的意义才够大,如果坚持不到30分钟,说明对自己的要求“太严格”了,弯曲或者是伸直的角度太大,组织不能承受。这时候应该做的,不是咬牙坚持,而是降低强度!

3.7、及时冰敷和合理热敷的原则

在关节粘连和松解术后的康复练习中,冰敷和热敷都会用到。

在练习的早期和每次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之后都必须及时冰敷,以避免肿胀增加(具体机制写在前面博文《冰敷——国人应该从理念上接受的一项理疗》里面了)。不能因为怕凉或者是觉得麻烦而不进行冰敷。

也不能觉得某次练习不怎么疼就不冰敷了,疼痛意味着损伤,但是疼痛不明显不意味者组织没有受到刺激!

同时必须是及时冰敷,这样才能在出血和肿胀渗出之前让毛细血管收缩,休息了半个小时之后才想起要去冰敷,就已经晚了,再补上冰敷这一步意义已经不大了……最常用的是“蜡疗”,可以通过热的传导使组织的温度提高,让组织软化,利于练习中的牵伸和延长。在20-37°的范围里,组织的温度每提高1°C,组织的延展性就提高0.15%;在37-45°的范围里,组织的温度每提高1°C,组织的延展性就提高0.24%!

当然,简单的根据这个规律不断提高温度,组织的延展性是提高了,但是同时也就该烫伤了!在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之后,也可以采用热敷帮助促进循环,促进肿胀的消退,和炎性物质的代谢。但是必须是组织本身炎症反应很低,而且是在练习之后至少3小时后才可以。

所以冰敷可以自己根据反应随时调整增加,但是热敷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之下进行,否则就是有害无益!(创伤性骨化性肌炎:骨科康复中最可怕的并发症之一)。

最后再用一张思维导图帮大家啊做个总结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知道了”与“做到了”,

浩指导负责帮大家知道,

大家要做到呦!

加油!

—END—

康复干货合集

膝关节手术后能不能恢复好?还能不能重新运动?

无痛苦康复理念解读

膝关节术后康复概述

角度训练/掰腿时的常见疼痛感觉及处理意见

亲爱的叉友,你以为的腿伸直了可能还没直

压直保持训练的注意事项

膝关节术后腿因为哪些原因伸不直

图解膝关节软组织挛缩、粘连、瘢痕

膝关节术后正常的康复效果应该是这样的

膝关节手术后到底要不要训练过伸

膝关节术后出现弹响怎么办

关于膝关节术后主动/被动角度的科普

膝关节术后,如何有效练习主动角度

股内侧肌的激活与进阶性训练

膝关节术后稳定性训练的进阶指南

(小提示:点击上方文字即可阅读哟,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欢迎留言~如果觉得很有帮助,别忘记点一个“在看”,支持一下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bzcs/13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