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是指利用各种方法以维持和恢复因组织粘连或肌痉挛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各种关节功能障碍的运动疗法。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用于预防制动(长期卧床,瘫质、固定)时发生关节挛缩。治疗由于骨关节外伤和疾病、神经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关节活动障碍等。训练方法有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
来源︱霁康传媒
01
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
1.正常的生理结构因素
当一个部位在产生关节活动时,该部位所在区域的结构和组织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即影响关节活动范围的因素有肌肉、关节面、关节囊、韧带、筋膜、血管及神经等,如拮抗肌的肌张力、软组织相接触、关节的韧带张力、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骨组织的限制。
2.病理性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神经性肌肉挛缩。(2)粘连组织的形成。发生于关节内、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以及引起该关节活动的主要肌肉的粘连。例如,关节组织受损伤后,大量的浆液纤维组织渗出,局部出现胶原纤维,导致粘连形成,加之有疼痛,关节活动不充分,使韧带、肌腱等被胶液粘在一起,一旦形成组织粘连,将影响关节的运动范围。(3)关节内异物。例如关节外伤后,关节腔内纤维软骨撕裂,使关节内产生异物,造成关节活动受限。(4)关节疾患。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异位骨化、骨性关节炎等,也将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
02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方法
1.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根据力量来源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治疗人员完成的被动运动,如关节可动范围内的运动和关节松动技术;
一种是借助外力由儿童自己完成的被动运动,如滑轮练习、关节牵引、持续性被动活动等。
(1)关节可动范围运动:治疗者根据关节运动学原理完成的关节各个方向的活动,具有维持关节现有的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的作用。
(2)关节松动技术:利用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被动活动儿童关节,以达到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的目的。常用手法包括关节的牵引、滑动、滚动、挤压、旋转等。
(3)持续性被动活动(CPM):由加拿大著名骨科医生AlbertRobert在年提出并运用于临床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使手术肢体在术后能进行早期、持续性、无疼痛范围内的被动活动。实验证明,CPM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关节软骨的修复及再生加快关节改的分泌和吸收,促进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和损伤软组织的修复。临床实践证明,CPM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消除手术和制动带来的并发症。
2.主动-助力关节活动训练
常用的有器械练习和悬吊练习。
(1)器械练习:利用杠杆原理,以器械为助力,带动活动受限的关节进行活动。应用时应根据病情及治疗目的,选择相应器械,如体操棒、火棒、肋木,以及针对四肢关节活动障碍而专门设计的练习器械,如肩关节练习器、肘关节练习器踝关节练习器等。器械练习可以个人参加,也可以小组集体进行,由于趣味性大,儿童很愿意参加。(2)悬吊练习:利用挂钩、绳索和吊带组合将拟活动的肢体恐吊起来,使其在去除肢体瓜力的前提下主动活动.类似于钟摆样运动。悬吊练习的固定方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乘直固定,固定点位于肢体重心的上方,主要用于支持肢体;另一种是轴向固定,固定点位手关节的上方,主要是使肢体易于活动。
(3)滑轮练习:利用滑轮和绳索,以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
3.主动运动主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其有温和的牵拉作用,能松解疏松的粘连组织,牵拉挛缩不严重的组织,有助于保持和增加关节活动范用。最常用的是各种徒手体操,一般根据儿童关节活动受限的方向和程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动作,内容可简可繁,可以个人练习,也可以将损伤程度相同的儿童分组集体练习。主动运动适应面广,不受场地限制,缺点是运动强度一般不太大,在重度粘连和挛缩时治疗作用不太明显。
03
适应证和禁忌证
1.被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1)适应证:四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关节成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韧带重建术后,滑膜切除术后,各类关节炎、关节挛缩粘连松解术后等。
(2)禁忌证:正在愈合的组织和使用抗凝治疗时,不宜采用或谨慎使用。
2.主动一助力关节范围活动训练(1)适应证:肌力低于3级,能主动运动的儿童;各种原因所致的关节粘连或肌张力增高而使关节活动受限,能进行主动运动的儿童;用于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训练等。
(2)禁忌证:骨折内固定不稳定、关节脱位未复位、关节急性炎症、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
3.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1)适应证:肌力3级以上,能主动运动的儿童;需要改善心肺、神经协调功能的儿童等。
(2)禁忌证:骨折未完全愈合、关节急性炎症、关节脱位未复位、骨关节结核和肿瘤等儿童。
04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程序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程序如下:
(1)检查和评估儿童的机能损伤后功能障碍的程度。(2)确定目标和预后。
(3)判断儿童能否参加关节活动训练,是否在适应证范围内,同时确定进行此项训练是否能够达到目标。
(4)确定运动处方(包括项目强度、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
(5)进行治疗,同时观察注意事项的内容。
(6)记录治疗的过程和儿童的反应。
(7)再次评估。
(8)对照目标,修订治疗方案。
05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注意事项
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的注意事项如下:
(1)儿童应在舒适体位下进行,并尽量放松,必要时脱去妨碍治疗的衣物或固定物。
(2)应在无痛或轻微疼痛、儿童能忍受的范围内进行训练,避免使用暴力,以免发生组织损伤。
(3)感觉功能障碍者进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应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4)进行多个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可按照从远端向近端的顺序,逐个关节或数个关节一起进行训练。
(5)关节活动训练中如果配合药物和理疗等镇痛或热疗措施,可增加疗效。
(6)主动-助力和主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时治疗师应对适龄儿童解释动作要领,使儿童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密切合作。
(7)训练时,给予有力的语言鼓励,以增强训练效果。
(8)对于骨折未愈合等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保护。
(9)尽量选择适宜的助力,常加于运动的起始和终术,以鼓励儿童主动用力为主,随治疗进展逐渐减少助力的帮助。
(10)训练强度由低到高,训练时间逐渐延长,训练频度逐渐增多,根据儿童的疲劳程度调节运动量。
(11)主动活动范围训练时尽可能达到最大关节活动范围,用力至引起轻微疼痛为最大限度。必要时结合肌肉抗阻练习。
(12)训练中动作平缓、柔和、有节律地重复次数,尽可能到达最大活动范围后持续数秒。
(13)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儿童进行主动活动范围训练时,早期以闭链主动活动为主,恢复期后以开链和闭链运动交替进行训练。
以上内容摘编自?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