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肿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肿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镇痛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7、10d疼痛缓解有效率及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肿痛效果显著。
近年来,随着人口期望寿命的增加和关节置换手术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患者选择关节置换手术。安全有效的术后消肿镇痛手段对术后关节功
能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治疗是通过物理手段使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内病变组织和器官,在细胞水平直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被医学界称为第三代给药方法。现在国内已经将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有关的学科。年6~12月,我们对82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肿痛患者实施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我科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例,入选标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诊断明确,符合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病史、临床查体与影像学检查相符;同意按本研究方法行术后镇痛并完成观察记录者。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过敏者;对疼痛特殊敏感者;术前膝关节有高屈曲挛缩畸形者;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疾病患者;术后切口周围肿胀明显、有皮肤破损或水泡形成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治疗组男40例、女42例,年龄56~78岁;对照组男47例、女35例,年龄58~82岁。两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前正中切口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后第1天每12h静脉滴注特耐40mg。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常规镇痛治疗,口服塞来昔布mg,2次/d,每晚加服奇曼丁0.1g。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采用超声电导仪及特制的超声电导耦合贴片进行药物超声导入镇痛,将贴片固定在仪器的治疗发射头内,用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ml,分别加入到两个耦合片上,将贴片和治疗头仪器粘贴在膝关节手术切口两侧,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手术切口区域;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取得合作,然后开启治疗键,治疗30min后去除治疗发射头,保留贴片45min,维持自然渗入,2次/d,10d为1个疗程。
1.3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治疗3、7、10d的疼痛缓解有效率及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缓解程度评定:完全缓解(CR)-疼痛完全消失,患者无疼痛;部分缓解(PR)-疼痛减轻,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轻度缓解(MR)-疼痛未消失,对日常仍有影响;无效(NP)-疼痛无减轻。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厌食、头晕、乏力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16例(19.5%),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0例(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关节置换术后可产生中重度疼痛,术后切口肿痛是造成手术不满意的重要原因,而且严重影响术后康复训练的效果。因此,临床对关节置换术后引起的疼痛十分重视,普遍使用多种药物术后联合镇痛,甚至在最初的几天酌情应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治疗。上述方法虽可以有效镇痛,但会引起多种不适,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嗜睡、肠蠕动减慢等不良反应,甚至发生消化道溃疡、心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另外,患者会担心药物过量或成瘾等问题,镇痛达不到预期效果。而单纯应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等),虽然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大大减少,但会引起其他系统不良事件。最新研究显示,COX-2具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作用。鼠急性胃黏膜损伤时COX-2mRNA呈高表达状态,特异性COX-2抑制剂会延迟溃疡愈合;COX-2还参与肾发育、防护血管损伤、保护心肌,可能避免心肌、肺纤维化等。因此选择性COX-2抑制剂也有缺陷,且选择性COX-2抑制剂几乎不抑制血小板功能,但可阻断全身性PGI2的产生,以致打破体内促血栓和抗血栓间的平衡,进而产生促血栓形成的作用,可产生比较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对照组术后消化道反应患者比治疗组多,说明常规镇痛疗法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因此应用常规镇痛疗法特别是加用阿片类镇痛药时建议术后常规应用质子泵抑制剂辅助治疗。
超声电导靶向给药技术是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的新的药物治疗技术,被称为“无创靶向给药”。方法主要是通过电致孔技术、超声空化技术和现代离子导入技术,由瞬间的高压介导形成暂时性、可逆的亲水性孔道建立药物透入人工通道,达到克服皮肤屏障、细胞膜和组织膜,使药物顺利透过皮肤进入病变组织,达到局部药物更高的浓度,发挥药物作用,产生促进药物透皮的叠加作用,这种方法给药浓度高,持续时间长。因为超声给药浓度一直处于低水平,可不同程度减少药物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和肝肾损害等副作用,适用范围广,可以透入多种药物和联合透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成功将这一技术用于抗生素、激素、抗凝药、镇痛药、局麻药等领域,特别是一些需要局部高浓度的药物,用此方法发挥独特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小。这种给药方法避免了药物首过效应,可有效减少血药浓度变化,减少个体差异和副作用。
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通过无创透皮技术,将药物直接送达到病变组织,实现了定位、定量、定速给药,也就是靶位精确给药,从而避免了传统给药方式与经过血液循环到达病变组织和药物在病变组织渗入、分配不一致的影响,实现了药物在病变组织部位均一高浓度分配,从而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药物不通过血液循环,减少了药物对正常组织和肝肾的损害,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减轻了传统用药方法的剂量,为常规剂量的1/5左右,大大减少了药物的全身效应和不良反应。超声电导靶向无创给药技术治疗骨科疾病,比传统的治疗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简单、可行、技术要求不高,且方便、无创、无痛苦、起效快,且无毒副作用和并发症,疗效稳定持久,为保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新方法。本研究对治疗组患者应用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技术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引起的疼痛,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3、7、10d疼痛缓解有效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超声电导经皮局部透药与口服及静脉给药相比,肿痛症状控制快速,药效持久稳定,作用时间早,副作用小,具有明显优势。综上所述,超声电导经皮透药治疗关节置换术后切口肿痛是一种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快速的临床治疗效果,让患者更好地进行功能锻炼,取得最佳治疗效果,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成都德而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生物医学科技,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成为最值得信赖与尊敬的医疗服务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