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习生等
医院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外科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TKA长期疗效值得肯定,全膝关节置换术后15年的假体生存率可达95%以上,但仍有少数患者术后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尤其是合并有膝关节内翻及屈曲挛缩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因此,探索研究影响此类患者手术效果的术前相关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收集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术前相关资料,并评估术后效果,研究分析对术后效果产生影响的术前相关病变因素及病变程度,以期对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提供参考。
年1月至年9月于医院骨科接受同组手术医师TKA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例(膝)。所有手术均由关节外科同一位高年资专科医师完成。采用膝关节正中切口和髌旁内侧入路显露关节,显露关节囊后向外侧牵开髌骨暴露整个膝关节,切除髌下脂肪垫、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对膝内翻的患者常规松解内侧副韧带,骨膜下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使伸屈间隙平衡。切除关节周缘和后关节囊的骨赘,胫骨截骨采用髓外定位,胫骨近端截骨保留5°~10°后倾,股骨远端截骨采用5°~7°外翻截骨,股骨前方截骨保留3°外旋。安装膝关节假体,所有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术中常规行髌骨修整及去神经化。
术前30min至术后24h内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及物理方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康复期进行标准化的系统康复锻炼,包括主动股四头肌锻炼,并使用器械(CPM机)被动膝关节屈曲训练。所有患者医院(HSS)评分标准。记录患者的术前指标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关节活动度(ROM)、内翻畸形程度、屈曲畸形程度、术前HSS评分。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指标:术后关节活动度(ROM)、术后HSS评分。
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对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术前关节ROM、内翻畸形程度、术前屈曲畸形程度、术前HSS评分与术后ROM及术后HSS评分行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术后ROM与术前ROM呈正相关,与BMI指数、内翻畸形程度呈负相关;术后HSS评分与术前关节ROM、术前HSS评分呈正相关,与患者的BMI指数呈负相关。
近年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着假体设计、材料科学的进步及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已成为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献报道,TKA术后假体20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术后疗效的优良率也在90%以上。本组患者术后疗效评价显示术后HSS评分优秀率高达87.4%,术后HSS评分及膝关节ROM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也证实TKA作为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能极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临床上仍有少数患者术后效果难以达到优秀,探讨影响此类患者疗效的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对于退行性骨关节炎的患者,影响其TKA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有:体质指数、术前关节活动度、内翻畸形程度及术前HSS评分。由于膝关节假体预期寿命的限制,传统上多数外科医师将年龄作为是否行手术治疗的决定因素,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这也与目前以改善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理念相违背,特别是近年来材料科学的进步及高交联聚乙烯垫片的推广应用,使得假体使用年限明显延长,对于体质指数过大、内翻畸形明显的患者,在其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前尽快行手术治疗,对于保证术后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来源骨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