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坏死amp膝骨关节炎amp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21-12-10 13:15:06   点击数:
 

本期目录:

1、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坏死:一项例平均7.5年随访的回顾性研究

2、股骨头坏死与软骨下功能不全骨折塌陷病变的微结构特征的差异

3、强直性膝关节炎患者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

4、骨关节炎膝关节股骨远端旋转解剖MRI存在性别差异

5、儿童II型肱骨髁上骨折:成功闭合复位和固定的相关因素

6、青春期抑制和异性激素治疗对变性青少年骨转换指标和骨矿物质表观密度(BMAD)的影响

7、每周1次特立帕肽和阿仑膦酸钠治疗新发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12周时的比较

8、女性骨质疏松症全球纵向研究的启示(GLOW)

9、一项评价在标准骨肉瘤治疗中加用贝伐珠单抗可行性的II期试验

10、化疗和放疗在局限性骨外骨肉瘤中的作用

股骨头坏死相关文献

PAPER1

中青年股骨颈骨折与股骨头坏死:一项例平均7.5年随访的回顾性研究

(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inyoung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aretrospectivestudyofpatientsfollowedforaverageof7.5years)

译者:杨鹏

背景目的:研究60岁以下股骨颈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ONFH)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对徐州市3家医院(南京医院)年1月至年1月收治的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收集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数据。记录可能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术前是否牵引、外伤到手术的时间、复位方法、复位类型、BMI、ASA分类和复位质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治疗后ONFH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随访时间1~15年,平均7.5年。例患者中无一例发生骨折不愈合,但有40例(16%)出现股骨头坏死。股骨头坏死确诊时间为术后1~7年,平均3.8年。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内固定取出量、体重指数、ASA分级是影响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移位)、复位质量(不满意)、BMI(25)、ASA分级(III+IV)是影响股骨颈骨折患者股骨头坏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成人股骨颈骨折空芯螺钉内固定术后存在多种与股骨头坏死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骨折类型、复位质量、体重指数和ASA分级是影响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过程中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

图1.a术前X光片;b术后1年X线检查显示右侧股骨头坏死;c术后2年X线检查显示右侧股骨头坏死

Pei,F.,Zhao,R.,Li,F.etal.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inyoungpatientswithfemoralneckfracture:aretrospectivestudyofpatientsfollowedforaverageof7.5years.JOrthopSurgRes15,().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bzcs/13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