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姿势可以对抗中风后的异常姿态
上肢姿势:肩上抬,前伸。上臂外旋稍离开躯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分开、伸展,拇指外展。下肢姿势:骨盆前挺。髋关节轻度屈曲,大腿内旋。膝关节轻度屈曲。踝关节背伸,站立时全足掌落地支撑。
卧床期怎么预防中风后异常姿态
中风后卧床时采取良好的肢体位置,目的为预防患肢痉挛,也可预防异常姿势的出现。中风后卧床可取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三种姿势轮换,多向健侧卧位为佳,切忌长期向患侧卧位。
中风早期为什么要经常变换体位
中风病人急性期要经常变换体位,每2小时翻身一次,体位变换可以防止出现压疮及预防肺部感染。偏瘫患者多愿意向患侧卧位,因脑卒中早期瘫痪肢体多有感觉障碍,患肢长时间受压,不感痛苦,实则因为患侧肩关节与髋关节的长时间压迫,极易产生患肢肩、髋关节的痉痛与挛缩,为日后功能恢复带来隐患。因此,应仰卧位、患侧卧位三种体位经常变换为佳。
偏瘫患者怎样翻身
由护士或家属帮助翻身:
中风后数日内,由于肢体瘫痪较重,需由他人帮助翻身。①由仰卧位向患侧翻身较为容易,家属首先将患侧上肢保护好,患肢肩部向前伸,伸肘,伸腕,家属用左手掌顶住患肢手掌,右手拉住患者健手,即可翻向患侧,而后将患肢置于良肢位。②由仰卧位向健侧翻身:家属首先将患侧下肢屈曲,双手分别置于患侧肩部与臀部,用适当力量将患者翻向健侧,并将患肢置于良肢位。
患者自己翻身:
瘫痪肢体的功能稍有恢复即可自行翻身。①能伸肘时用摆动翻身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十指交叉,病手拇指放在健侧拇指上方。向上伸展上肢,屈膝,将双上肢摆向健侧,再摆向患侧,可重复摆动一次,借助惯性,将身体翻向患侧。②不能伸肘时用健腿翻身法:仰卧位,用健手将患肢屈曲置于胸前,并以健手托住肘部,将健腿插入患腿下方,借助身体向健侧转动的同时,趁势用健腿搬动患腿,翻向健侧。
脑卒中发病后几天可以坐起来
脑卒中病人或家属经常问医生:“我什么时候可以坐起来?”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⑴脑卒中急性期昏迷者,要等意识清醒才能起坐。⑵脑卒中发病后有些嗜睡,说明有脑水肿,一旦嗜睡好转或消失,可以起坐。⑶脑卒中发病后意识一直清醒,说明病情不十分严重,脑出血约一周左右可以起坐,脑梗塞2-3天即可起坐。昏迷时间过长或由于各种原因所致长期卧床者,起坐时不能太急,头部与躯干位置的抬起要逐渐进行,不可操之过急,由15°→30°→45°→90°不等,后背用枕头或被子垫起,有靠背架或靠背床更好。起坐的时间要逐渐增加,每次起坐时间由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每天起坐2-3次。卧床时间过久,心肺功能衰退,突然起坐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即起坐时突然血压下降,出现头晕、心慌、出汗、面色苍白等,此时应即刻让病人平卧则可以好转,随着起坐训练的进行,以上情况可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