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术后处理
1.2 手术方式
图1
3 讨 论
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好发于3~15岁的儿童,以胫骨干骺端发病率最高,作者自1993年7月至1997年12月采用改良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儿童胫骨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32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0年第1期第4卷 经验交流
图2
[中图分类号] r68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2188(2000)01-0062-02
根据骨髓腔脓液或血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并联合、有效、足量地使用之冲洗液采用500ml生理盐水加入庆大霉素8万单位,1~3天,日冲洗量为3 000~5 000ml,3天后改为每日2 000ml冲洗5~7天后拔冲洗管,24h后再拔引流管
采用硬膜外麻或全麻取仰卧体位;以胫骨上段为例,在上段肿胀、压痛最明显处作前内侧纵行直切口,此处无肌肉覆盖,入路方便剥离少许骨膜,有骨膜下脓肿者清除脓液沿预定开窗线钻许多孔,用小骨刀将钻孔连接起来;骨窗大小以2~3cm长,1~1.5cm宽为宜然后取病变部位远端肿胀、压痛或红热处以远3cm作内侧直切口,显露胫骨,在胫骨上钻一骨孔;若骨孔有脓液溢出,则间距1.5cm向胫骨远端钻孔,每次钻孔需更换钻头,至无脓液溢出止,在此向胫骨近端开窗,大小(1~2)cm×1cm为宜;若骨孔无脓液溢出,则间距1.5cm向胫骨近端钻孔至有脓液溢出,在此处开骨窗小刮匙由骨窗分别探入,彻底清除髓腔内脓液,肉芽组织,坏死骨髓组织等;使上下骨窗经髓腔连接起来于上骨窗置冲洗管,下骨窗置引流管,冲洗液经骨髓腔由引流管引出(图1)累及胫骨全长者于内踝上开骨窗(图2)病变部位于胫骨下段者与上段方法逆向进行(图3)闭合伤口,包扎,不需石膏等外固定
[提要]采用改良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儿童胫骨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32例,平均随访14个月,效果满意,病程缩短,并发症少认为改良闭合灌洗引流术比传统闭合灌洗引流术更适用于儿童
图3
作者:陆健 孟南方
[作者简介] 陆健,男,27岁,湖南永州人,学士,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骨科主治医师永州
20例患者于术后第1天体温明显下降或正常;术后第3天,所有病例体温均明显下降或正常查术后第3、14、30天x线片,均无明显虫蚀样骨质破坏本组随访21例,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4个月除1例并发慢性关节挛缩外,余病例患肢功能均正常,无其它并发症,x线片骨质亦无异常改变
[收稿日期] 1999-07-19,[修回日期] 1999-10-10
2 结 果
改良闭合灌洗引流术治疗儿童胫骨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
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9.5(4~1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10天,平均6天;病变部位于胫骨上段者29例,胫骨下段者3例;发病后病变累及胫骨全长者10例;全部病例均有局部红热、肿胀、压痛等;伴畏寒和(或)发热全身症状者30例;手术均于就诊当天或第2天施行
1 临床资料
关键词:关节挛缩;胫骨;骨切开术;引流;儿童
儿童胫骨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不同于成年人;其病变往往进展迅速,累及范围广并不仅仅局限于胫骨干骺端儿童存在骨骺板,于干骺端病变不易穿过骨骺板,骨髓腔内脓液不易外溢,故髓腔内压力迅速增高,脓液得以在髓腔内广泛蔓延,引起大片营养血管栓塞 、骨髓组织坏死,导致病变累及胫骨干大部,甚至整个胫骨干若采用传统胫骨干骺端开窗闭合冲洗引流,仅起到治疗干骺端局部病变,胫骨上段和(或)中下段病变未得到有效治疗大量致病菌隐藏在胫骨髓腔坏死组织、肉芽组织、脓液中,其效果往往不佳,术后复发率高采用改良闭合灌洗引流术,就能彻底、有效地清除胫骨髓腔内脓液、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等,使病变髓腔内保持高浓度、有效抗生素液,从而达到迅速、有效治愈病变的目的成年人因其抵抗力较强,骨骺板已消失;干骺端炎性病变往往较局限或直接破坏关节软骨面进入关节腔,引起化脓性关节炎,因而在髓腔内蔓延范围小,采用传统闭合灌洗引流术就能取得满意疗效需要注意的是术后仍必需联合、有效、足量使用抗生素;根据脓液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调整使用敏感抗生素对怀疑有胫骨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的患儿应早期行带芯针(骨髓穿刺针)分层穿刺、吸引如穿刺抽出浆液体或血性液体经涂片检查有脓细胞或细菌,可诊断为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早期,即采用大剂量、联合、有效抗生素治疗如骨膜下或髓腔内抽出脓液,则应行改良闭合灌洗引流术,术后冲洗液流经骨髓腔,如术后早期骨髓腔渗血较多,则比传统灌洗引流术后更易致冲洗、引流管阻塞因此术后3天冲洗速度应适当加快,且每2h应快速冲洗1~2min拔出冲洗和引流管时应注意管的完整性;若管断裂残留于髓腔内应手术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