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余楠生中国关节置换外科学的历史回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19-12-25 2:10:26   点击数:
 

来源/广州医院骨科

  余楠生 罗先正 严广斌

余楠生,广州医院骨科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年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从医、从教、从研50多年,现任中华血栓防治委员会委员、《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总编辑,《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临床上于年开创广东省首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带领科室团队开展人工关节置换翻修术和个体化异形人工关节的研制等,并建立了广州医院关节外科,关节外科技术处于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学术地位,成绩突出,曾获省科技二等奖2项,广州市科技二等奖3项。

年6月份,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王岩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长王坤正教授,先后在学术会专题报告里提及,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年髋、膝关节置换术达40万例(次)。回顾我国开展关节置换手术亦有45年历史。经查最早是医院赵继宗等报道使用甲基丙烯酸树脂和不锈钢针制造类似现代的间隔器来替代结核病灶清除后残留的肘关节,但关节活动功能差,活动范围在°~°之间。同年吴之康等报道自年起使用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结核9例,治疗骨关节结核,但关节活动度差,接近强直。医院骨外科张伯良等报道以金属杯治疗髋关节结核,疗效好,术后关节功能屈曲50°,旋转40°,内收外展正常。作者认为这种金属杯髋关节成形术只适合关节破坏不严重者,由于关节功能恢复不佳,金属杯使用受到限制。随后,医院(医院)骨科报道使用不锈钢补充骨缺损及膝关节成形术治疗股骨骨巨细胞瘤1例。年江苏省新医学院附属二院骨科介绍利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V形针自造肱骨头及膝关节并进行了临床应用。

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关节置换术处在探索阶段(时期),医院骨外科临床医师自行探索、利用一些高分子化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自制肘关节、肱骨头等假体,用于治疗骨关节结核或骨关节良性肿瘤的关节成形术。正式为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是老一辈骨科专家范国声教授(图1)应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polymethacrylate)为材料制成Judet型人工股骨头(图2),为7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半髋关节置换术(图3,4)。年发表的《股骨颈骨折应用人工股骨头小结》报道其治疗效果优良率4/7,这是我国有关半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最早报道。

图1我国老一辈骨科专家范国声教授

图2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为材料的Judet型人工股骨头

图3一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

图4同一病例行Judet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X线片

医院创伤骨科矫形组在该院内部刊物《创伤骨科参考资料》中报道17例股骨头置换手术。年孙进修等介绍了年11月至年3月有23例患者,行7个部位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其中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股骨头颈干置换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例,文章首次介绍全髋关节置换术和详细地介绍各部位人工关节的制作和手术步骤。

70年代中后期,人工关节的重点集中在髋关节,当时使用的人工股骨头通常是来自北京、上海、重庆当地工厂生产的金属股骨头。

年《重庆医学》刊登了《国产超低碳镍铬钼合金钢人工股骨头的研制和临床应用》一文,介绍了重医院从年4月起开始使用超低碳镍铬钼奥氏体合金钢(简称6.26不锈钢)制造人工股骨头并进行临床应用,共有11例12髋进行了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平均随访17.4个月,结果优9例,良2例。文章提出一个观点:“目前对陈旧性和某些新鲜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替换术已被公认为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法”。作者认为下列情况可以首选人工股骨头:(1)高龄患者或病情需要早期下床活动者;(2)股骨颈的头下骨折,估计用内固定等方法仍有不连接或股骨头缺血坏死可能者。

卢世璧报道自年开始,与北京、天津、宝鸡等协作单位共同设计,研制应用钛合金及纯钛制造人工股骨头、全髋、肘和膝等人工关节,已应用57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13例,股骨头置换34例,膝关节置换3例,肘关节置换7例,并支援20个省市32个医院钛制人工关节套。假体进行了磨损实验,结果证明钛合金-塑料的耐磨性高于钛合金-钛合金26倍,是我国最早报道假体磨损试验结果。

我国于70年代中后期已对粘合剂的研制和临床应用,王继芳、卢世璧等报道的文章证明了自主制造的TJ骨粘固剂在临床应用是安全的,有效的。四川医学院骨科、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三室、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化学教研组熊恩富等共同报道四川医学院骨科在年成功地合成了丙烯酸醋类骨固着剂,其产品性能已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和国外同类型材料Simplex-P相比,性能已达到文献报道的数值;动物实验结果证明安全可靠,可供临床应用。年戴尅戎等介绍了自主研发的SNPH骨水泥,从年开始用于临床。随后戴尅戎等、董凡等、裘世静等在90年代初又先后报道了无机骨粒骨水泥和有机骨粒骨水泥的系列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郑泽坤等报道了人工关节骨水泥预涂的实验研究。

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骨科姜鸿志等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从年开始对钛材的人工关节进行离子氮化试验以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经过材料试验证实,钛材氮化后明显地提高了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克服了一般钛材作为人工关节材料时的缺点。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氮化钛材组织反应亦很轻微。从年11月份开始用氮化钛材人工股骨头治疗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效果良好。该文是我国最早钛材氮化人工关节材料试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的论著。医院骨科刘广杰等对使用陶瓷关节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例患者进行分析,认为陶瓷关节是一种新的材料制成的,它的化学稳定性好,动物实验时组织反应极小,物理性能表现为硬度高,耐磨程度远较金属为佳,对年轻患者尤为适用,但脆性为其主要弱点,因而在研造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厚度。医院骨科王尚福等认为对微晶陶瓷材料从材料力学测定参数和生化反应实验来看,除良好的强度、耐腐蚀、抗氧化、对组织刺激小、不排斥、耐磨、有一定的亲和性等外,重量轻、成本低廉也是其较为突出的特点,认为可作人工关节材料,但是其脆性是存在的弱点。70年代末有较大宗的人工髋关节置换病例报道,浙江医院骨科江让等的报道较有代表性。论文总结该院自年至年共施行的40次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不连接或股骨头坏死或两者同时存在27例;股骨颈病理性破坏(包括巨细胞瘤、动脉瘤性骨囊肿、良性骨母细胞瘤)3例;类风湿性髋关节强直、自发性股骨头坏死共2例。年以前全采用自制牙科塑料股骨头,后改用国产金属股骨头。文章对该术式的适应证、手术入路、假体选择、并发症都有较为详尽的讨论。年吴之康等首次报道在国内施行称为双杯人工髋关节或表面关节置换术,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戴尅戎等在年报道了其自主设计的形状记忆合金股骨头杯,自年2月起为7例患者行双杯型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严重骨关节炎3例,陈旧性髋关节中心型脱位2例,石骨症、双髋畸形强直1例(2个髋),小儿麻痹后遗髋脱位1例。形状记忆假体的杯口可在安置后收拢,从而显著减少对股骨头的修整和避免术后松动脱位,近期随访效果良好。

随着手术例数增多,学者开始







































北京有没有专门看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有没有专业看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hbwh/9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