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其发病部位主要见于关节囊、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肩周炎是这些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无菌性炎症,是临床较常见的肩关节疾病。肩周炎属中医学的“肩痹”“冻结肩”范畴,多与外伤筋骨、慢性劳损、气血不足或感受风寒湿邪等有关,患者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功能障碍,甚至局部肌肉萎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肩周炎的发病率为2~5%。研究发现,包括糖尿病、甲亢、甲减、心血管疾病等许多因素也与肩周炎发病有关。甲状腺患者的肩周炎发病率为4%~38%。2型糖尿病患者肩周炎发病率为29%(李伟等,)。
一般情况下,肩周炎疼痛程度夜间大于日间、阴雨天大于晴天,劳累可以诱发疼痛加剧、关节活动障碍;肩周炎患者容易产生肩部肌肉发生萎缩、压痛现象,压痛可见于肩前、肩后以及肩外侧,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外展功能受到限制;长时间患病者可引发骨质疏松(彭坤云,)。
目前,肩周炎的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肩关节高强度运动导致肩部受损相关,主要治疗原则是减轻或解除患者疼痛,改善关节挛缩症状和恢复肩关节功能。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包括口服手术、药物、针灸、局部注射药物、物理疗法以及运动疗法等。
该病中老年多发,并因患者年龄偏高、体质虚弱、经脉失养兼气血不足,或外感寒湿、寒性凝涩等原因导致经脉阻滞,血瘀不行,引起疼痛以及活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陈楠,)。
对于肩周炎患者来说,持续通过中医运动养生功法锻炼可以改善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经络气血运行,加速渗出液吸收,使肌肉粘连松解、促进肌腱韧带修复和关节功能恢复。
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逐渐加大,不要一蹴而就,要持之以恒。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研究室科室职能是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对中医古籍及近现代文献进行发掘、整理、研究,创编、再现、推广各类中医养生保健(特别是运动养生)技术及相关科普知识。
我们愿意通过积极的努力,尽力满足各类职业群体、老人、女性、青少年等全民大众的主动健康或自我养生保健需求。
长期坚持适度、规律的中医运动养生保健技术学习和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抵御疾病的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更加健康饱满的状态投入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您可以在下方扫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