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诊断和治疗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21-11-15 14:40:49   点击数:
 

一、病因

真正原因不清。

多认为与胚胎早期受内、外因素影响所引起的发育异常或肌发育不平衡。

胎儿在子宫内位置不正有关。

二、病理变化

早期为软组织改变:足内侧肌挛缩、关节囊及肌腱肥厚,以跗间关节为中心,导致前足畸形:①跗间关节内收;②踝关节跖屈;③足前部内收内翻;④跟骨略内翻下垂。

继而肌肉肌腱改变;

最后导致骨关节改变。其病变组织与治疗方法及效果呈正比例关系。

三、临床表现

先天性病变在婴儿出生后一侧或双侧足显示不同程度的内翻下垂畸形;

走路后畸形逐渐加重。足及小腿肌肉力量不平衡,健康肌痉挛,足内翻下垂加重,步态不稳,跛行,足背外侧着地,形成胼胝体,胫骨进一步内旋。

四、诊断

明显畸形诊断不难。

新生儿足内翻下垂轻者常无明显畸形,容易忽略;如检查足外翻、背伸有弹性阻力时,要早期就医。

五、鉴别诊断

1、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关节累及范围广,早期出现骨性改变。

2、脑性瘫痪:表现为肌力、神经反射改变。

3、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肌力不平衡,麻痹萎缩,肌电图或体感诱发电位可确定腓骨肌麻痹。

4、进行性腓骨肌萎缩(Charcot-Marie-Tooth):表现为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系神经系疾患,突出表现为“鹤腿征”,合并马蹄内翻足畸形。

六、治疗

治疗原则:矫正畸形为原则。

1、0~3岁:采用分期手法矫正,石膏固定,或结合微创跟腱松解。全麻下手法矫形,在足矫形位,由股中部至跖趾关节,屈膝15°管型石膏固定。

2、3~15岁:对手法治疗失败者,可采用软组织松解手术。

⑴跟腱延长;

⑵胫后、趾长屈及拇长屈肌腱延长;

⑶关节囊切开及韧带切断:主要为三角韧带切断以松解关节内侧紧张;

⑷跖腱膜切断。

⑸患足畸形矫正成功指标:

①足活动自由;

②足位于小腿纵轴外展约40°~50°;

③足跖面较平;

④X线足弓恢复正常,跟骨与距骨纵轴正常角度;

⑤足跟后面观略偏向外侧。

⑹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局部皮肤坏死;

②小腿青枝骨折或踝部骨骺

③石膏并发症;

④血液循环障碍。

3、15岁以后的治疗:以骨性手术为主,主要为三关节融合术(跟距、距舟、跟骰)。

典型病例:患者,男,14岁,脊髓炎后遗症马蹄内翻足。入院后根据查体及检查结果,给予跟腱及跖腱膜松解,残留轻度内翻跖屈畸形利用Ilizarov支架缓慢牵拉纠正,目前术后3个月,效果良好。

图1术前站立外观像,患肢肌力不平衡,马蹄足明显,行走困难。

图2跟腱延长、跖腱膜松解,安装外支架

图3住院期间功能锻炼

图4术后足部外观及站立像

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bzcs/1314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