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术前画图获点赞朋友直呼被医学耽误的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24/2/18 14:39:59   点击数:
 儿童治疗白癜风哪里好 https://m-mip.39.net/woman/mipso_4487599.html

-04-:25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王波通讯员郑轲

约旦同行的环指挛缩4个月的手术,但蹩脚的英语实在没法把手术相关事情给他讲述清楚,不过郭大侠会画啊,简单的几幅图,IseeIsee……医院骨四手足外科的郭宗慧医生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配上三张他画的手术示意图,获得圈内圈外不少人的点赞。甚至有朋友直呼他是被医学耽误的画家!

画画完全是为了临床工作

术前画简图就好比预演医生术前画图获点赞,朋友直呼:被医学耽误的画家

手外科手术,尤其是创面皮瓣修复、功能重建的手术,在术前设计方案的时候,我都有画一画手术简图的习惯;就像裁缝一下,甚至有的皮瓣供区就在患者身体上术前设计并画出。在郭医生看来,手外科的手术很多难点不在术中,而是在术前。如何通过术前查体确定诊断,从而进行合理的术前规划才是最重要的。就好比,这次画的手术简图,从手指侧方切口的选择,到松解挛缩的血管、神经,进而寻找挛缩的掌板,止点前移、固定缝合,6张简图实际上是一次手术的预演。

只有画一遍,才能注意到手术区域的解剖结构,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提前发现一些手术里可能遇到的情况,对术中进行预判。这个病人的手指挛缩可能是骨性因素也可能是软组织因素,软组织因素是关节内因素还是关节外因素,均需要细致的查体才能基本确定诊断,才能做到准确的术前规划。手术简图,能更好的与患者交流也能自己找到不足及术中难点,做到预判。郭医生提到,最后成功完成手术,病人的病因以及手术的各步骤跟术前的判断以及简图非常吻合。

很多时候,医学术语太过专业,用简图跟患者沟通,事半功倍

皮瓣修复或者功能重建手术,几乎每一次术前谈话,郭医生都会拿出画好的简图跟病人及家属沟通。专业的医学术语,老百姓听不太懂,单纯的口头交流效果不好。碰到皮瓣手术尤其如此,大众很难想象如何取一块自己身上的‘皮’补在伤口上,如何进行血管吻合,又不知道怎么就会有坏死的风险,但是用图画的方法就一目了然了。郭医生介绍。

此前,一位91岁褥疮已达骨头的患者,创面经久不愈,考虑患者高龄,难以承受多次手术。为了保证治疗效果,郭医生决定用臀上动脉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术前画了三张示意图,清楚标识出移植皮瓣的位置,皮瓣上的重要血管以及缝合方法,患者家属一下子就理解了整个手术,最后手术非常成功。

皮瓣移植其实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但大众往往简单认为,不就是在创口上缝了一块自己的皮肤,为什么会活不下来。通过画图,讲解手术方法、血管位置、难点,这样患方才能真正明白治疗方案。郭医生提到。

医生很谦虚,说画得不好

其实很多前辈画的解剖结构都很漂亮

讲起自己画解剖结构、手术示意图,郭医生很谦虚地说:自己是零基础,从来没学过画画,画得不好。郭医生提到,许多外科,特别是手外科的前辈,都有一手扎实的画功。

他从小就对写写画画有点兴趣,但是从来没有正式学习过。开始画解剖结构可以追溯到研究生时,接触到《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作者韦加宁是我国著名的手外科专家,书中以手绘图文的形式记录了大量手术案例,其中也配有解剖图绘制讲解。

出于儿时的兴趣,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手部的解剖结构,郭医生在读书时就临摹过不少书中的手术案例。真正用示意图的形式记录自己的手术过程,则是他年来到宁波二院后。最初做急诊手术,不可能术前画图规划,更多的是结束工作后,用绘图的方式记录当时的手术情况,进行一种回顾。现在择期手术则更多地在术前画图。现在画得熟练了,朋友圈里这样六幅示意图,10来分钟就能画好。虽然画过不少解剖图,但是绝大多数的图示都作为手术记录归档了,郭医生也并没有保存。

谈到画画这个兴趣爱好,郭医生也笑称,现在工作很忙,希望以后能抽时间再发展发展这个儿时的兴趣,画些其他不同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yzyy/15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