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症又称为增生性骨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退变性关节病、老年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是由于构成关节的软骨、椎间盘、韧带等软组织变性、退化,造成关节边缘形成骨刺,滑膜肥厚,引起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一种疾病,为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治疗骨质增生多从骨论治。笔者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出发,对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提出了新认识,并提出治疗骨质增生疾病应从调节软组织异常应力着手,以调节骨关节周围力平衡为目的的治疗新方向。
人是有生命的活体,人体内一切组织结构的力学状态都是为生命活动服务的,当这些组织结构的力学状态发生改变时,就会对人的生命活动产生影响甚至破坏,人体就会发挥自己生命的本能,对影响或者破坏生命活动的力学状态进行调整或对抗,使这种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尽量的降低或者是消失。
以关节为例,阐述人体对异常的应力的调节过程。在一个关节中,同时受到张应力、压应力和拉应力的共同影响。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分割。构成关节的骨骼主要承受压应力,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筋膜)主要承受拉应力,关节内的滑液主要承受张应力。正常情况下,三个力相互平衡,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它们共同维持正常的关节位置及关节的运动功能。一旦其中的一个应力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关节的整体力学环境,最终导致三个应力平衡失调,引起关节功能障碍。
绝大多数情况下,关节的损害都是从软组织开始的,根据人体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理论分析,弓弦结合部及弦的行经路线是应力的集中点,是最容易损伤的。
骨质增生的本质骨质增生是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代偿的产物。骨关节周围的外力首先损伤软组织,如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造成关节软组织的拉力平衡失调,出现局部软组织损伤出血、水肿、功能障碍,代谢产物堆积等,人体在损伤的同时就会启动第一套代偿机制进行自我修复和自我调节,首先动员体内凝血机制止血,同时在局部产生炎症样改变,最终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形成纤维结缔组织来代偿软组织所丧失的力量。如果是轻微损伤,粘连、瘢痕和挛缩的纤维组织就会转变成为正常组织,恢复软组织的拉力平衡,短时间内完全恢复正常。如果损伤重,就会遗留部分粘连、瘢痕和挛缩的组织,软组织的拉力平衡不能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在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处)的粘连、瘢痕和挛缩组织逐渐增加,当这些纤维结缔组织的面积和体积超过人体的代偿范围,人体通过粘连、瘢痕和挛缩这种代偿方式已不能对抗异常的应力,人体就会启动第二套代偿调节机制:硬化-钙化-骨化。
骨质增生是人体软组织受力异常的结果,其就符合力的三要素,即骨质增生是有大小、方向、作用点的。骨质增生发生部位均在软组织应力集中部位——弓弦结合部(软组织在骨骼的附着处);骨质增生的纵轴方向是沿着软组织的拉力方向即弦的行径路线生长的。骨质增生的大小根据人体自身的条件(性别、年龄、身高、胖瘦等)不同,所受外力损伤的程度不同、部位不同,骨质增生的大小、形状也是不同的,有鹰嘴形、钳夹形、圆锥形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综上所述,骨质增生是骨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后,人体自我代偿的结果,在治疗时,我们应该通过松解骨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瘢痕、挛缩,以调节骨关节周围力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如果你有要咨询的问题,拨打骨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