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腱膜挛缩症在欧、美洲发病率高,在我国偶然可见散发病例。60岁以上发病率最高。男性病人占大多数(90%左右),男比女多8~10倍,受侵犯的指,以环指最多,小指占第二位,中、示、拇指的发病率依次减少。约有40%的病例为双侧发病。
病因
掌腱膜挛缩征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下述因素有关:
(一)先天性 有学者认为从胚胎时,即留存下来一些横纹肌细胞于手掌中。但长期以来未能为多数学者所接受。(二)损伤 因长期用手握持劳动工具,使手掌局部受到不断的挤压,形成慢性创伤,因损伤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而导致挛缩。但许多报告,对手工劳动者的发病率进行调查统计,并未发现手工劳动,比非手工劳动的发病率明显增多。(三)炎症 掌腱膜挛缩症的结节病灶,临床表现在早期有红、热及压痛,有时局部有关的淋巴结肿大及疼痛。因此有人以为是炎症。(四)体质 据统计,患全身性疾病的病人同时有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较高。例如糖尿病、癫痫、慢性酒精中毒症、肺结核、老年人的心肌梗塞、类风湿等。尤其癫痫病人比一般人的发病率多15倍。(五)遗传与种族 在某些种族中,掌腱膜挛缩症的发病率较高。这可以说明和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北欧国家发病率高,而在亚洲人中间,发病率就很低。(六)神经性 有人认为局部神经遭受某种刺激因素,如颈椎肥大骨刺等,使该支配区域产生一系列病理改变。如何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物理治疗
包括放射、超短波音频,磁疗等可以暂时使局部挛缩的组织软化,症状得到短期缓解,但日后往往复发,效果较差。
(三)手术治疗
前几日,张主任为患者行掌腱膜挛缩切除、小指掌指关节近测指向关节松解、带蒂复合组织移植术,1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术后患者手外形恢复正常,小指伸指正常,活动得到恢复。
本期介绍张龙春副主任医师
手外三科一组组长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外科硕士学位。从事骨科和手外科多年,能熟练处理本专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参与编写《手及上肢先天性部畸形手术学》,是浙江省第一届肢体功能重建专业委员会委员,参与实施和完成二项市、局级科研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