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儿童康复科是我县治疗小儿脑瘫以及肢体残疾儿童的专业科室,在技术上、规模上在我县都处于领先地位,是我院重点发展学科。设有运动治疗室和作业治疗室,物理治疗室,言语、吞咽治疗室。
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患,主要造成运动障碍,导致大量患儿长期或者终身残疾。严重的脑瘫儿童生活不能自理,影响学习和工作,无法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家庭带来无法衡量的沉重精神和经济负担。据统计,我省0—14岁得脑瘫儿童约有4万名。但患有脑瘫的孩子中有50%智力是正常的,经过训练后70%的孩子可以恢复功能,特别是7周岁以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效果较好,大部分孩子可以回归生活和工作。
婴幼儿出现那些症状要高度重视
一、哺乳困难,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吸吮后疲乏无力,经常出现呛咳、吐奶现象,嘴不能很好闭合,体重增加不良。
二、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三、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四、固定姿势,小儿出生后十分安静,哭声微弱或持续哭闹。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
五、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小儿脑瘫常见的症状:
1、身体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一般脑瘫的症状会表现为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2、体位异常改变
体位异常改变,比如难将大腿外展,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脚触及浴盆边缘,背部即僵硬竖弓形,这是小儿脑瘫的症状。
3、运动功能障碍
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严重者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剪刀样步态等。
4、活动减少、运动发育落后
其表现为不能抬头,后拇指向收,手张不开,不会伸手抓物,不会笑,不认人,面貌异常,这也是小儿脑瘫初期症状
小儿脑瘫的早期干预
早期干预的目标主要是抓住脑发育及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利用感觉和运动刺激的方法减轻或修复脑组织病变,阻断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减轻或防止神经后遗症。一般早期治疗指生后6个月内的治疗,3个月以内的治疗又称超早期治疗。
早期干预的目的与意义:促进脑细胞的发育和髓鞘形成;发展正常姿势反射和抗重力肌的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形成和发育,防止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肌张力的发展;预防由于姿势及运动异常引发的继发性损害,如关节挛缩,肌肉萎缩,肢体变形等。
小儿3岁时神经细胞才基本分化完成,神经纤维至4岁时才完成髓鞘化。生后6个月内大脑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神经细胞数目增加不多,主要是体积增大,树突增多,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这时期神经修复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化,治疗后运动功能较易恢复,在这一时期及时治疗,可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我院治疗脑瘫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神经发育学疗法、进食功能训练、如厕训练、穿脱衣训练、言语治疗,以及手术、药物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中采用适合儿童年龄及发育特点、多变化、有趣味、家庭共同参与的治疗方式,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生活活动能力。
脑瘫患儿任何单一的治疗都是有限的,我院儿童康复科根据脑瘫治疗康复—手术—康复的模式,采用综合治疗手段。对痉挛型脑瘫或骨、关节畸形严重的脑瘫患儿采用“小切口微创矫形手术”治疗,一次性完成多肢体、多部位的手术,使患肢的多个畸形部位同时得到矫正,切口小,出血少,痛苦小,可以解除肢体痉挛,降低肌张力,恢复和改善肌肉平衡,矫正畸形和挛缩,为功能训练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