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臭狐臭形成原因与治疗

文章来源:关节挛缩   发布时间:2025/1/1 11:19:45   点击数:
 

一、腋臭是怎么产生的?

1.遗传因素

基因与遗传 患者多有家族史,气味强度也存在一定的种族差异。遗传因素主要影响顶泌汗腺的分泌功能,而腋臭正是由顶泌汗腺分泌过多汗液并被细菌分解所产生的特殊异味。

2.组织学与微生物

人体的汗腺可分为小汗腺(即外泌汗腺)和大汗腺(即顶泌汗腺),小汗腺负责调节体温,大汗腺连接毛囊排脂肪性汗。人体皮肤顶泌汗腺多分布于腋窝、乳晕、腹股沟等处的真皮

网状层、浅脂肪层及两者交界区,在腋窝,多数大汗腺分布于腋毛区外1.0cm的范围内,腋臭患者的腺体大小和腺管数目均为正常人的几倍。腋窝菌群(主要是棒状杆菌、葡萄球菌和厌氧菌)将无臭的顶泌汗液转化为挥发性气味分子,达到或超过人的嗅觉阈值,即所谓的“腋臭”。有报告表明,棒状杆菌是引起腋臭的主要原因,且年龄、性别、种族均对腋下细菌组成有一定的影响。腋臭气味由挥发性酸、类固醇、硫化物等共同组成。

二、腋臭的影响因素

1.激素水平 

腋臭普遍始于青春期,中年后逐渐减轻,女性发病以月经期和妊娠期较为明显,这提示性激素可能是影响腋臭水平的因素之一。

2.神经因素

出汗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汗液的分泌受神经精神因素调控,外泌汗腺主要受交感胆碱能纤维支配,顶泌汗腺由交感胆碱能神经纤维及肾上腺素能纤维支配。神经冲动增多或腺体兴奋性增高可导致多汗,而汗液聚集为细菌提供了一个更适宜生长的环境,细菌快速增殖,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气味前体物质增多,同时大量汗液使产物扩散,这些汗液在细菌的作用下,会产生不饱和脂肪酸等物质,进而形成难闻的气味。

3.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腋臭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不注意个人卫生,出汗后不及时洗澡和更换衣物,腋下是一个相对密闭且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当汗液分泌过多且未能及时清洗时,细菌会大量繁殖并分解汗液中的有机物,产生特殊臭味。

三、腋臭的非手术治疗

1.外用药物及遮掩剂 

除臭剂和止汗剂通过其中所含的香料、止汗药、抗菌药等抑制汗腺分泌、吸附气味、消灭细菌来达到暂时掩盖或消除不良气味的目的,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干燥或色素沉着,因而只适用于临时或短期遮掩气味。

2.光电治疗

(1)激光治疗:目前针对腋臭的CO2激光主要有点阵和超脉冲2种模式。前者是用规则排列的多点红外光,以盖章的方式扫描气化毛囊组织。后者是用点状光斑逐个垂直烧灼、气化大汗腺。Nd:YAG激光发射的光可选择性地被黑色素吸收,进而破坏大汗腺血供,对周围组织的辐射小,并发症风险较低,有人对腋臭患者行nmNd:YAG激光真皮下凝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2)电离子治疗:电离子治疗是将电针垂直插入毛囊,通过电场作用直接凝固和破坏大汗腺。但操作过程中无法精准把握插入深度,可能造成破坏过多或破坏不彻底。

有Meta分析显示,三者的疗效排序为:YAG激光CO2激光电离子治疗。

3.微波治疗 

微波是介于红外线和无线电波之间的中间波长的电磁波,微波治疗的设备选择性地加热富含水分的真皮和皮下组织交界面,而大汗腺在此层面尤为密集。

4.射频微针治疗

目前新兴的射频微针治疗可直达皮下,通过电热效应造成顶泌腺损伤,具有微创、治疗时间短、愈合快等优势,但由于其密度、深浅不易控制,容易造成遗漏,很难达到根治,同时还容易出现皮肤感觉异常等并发症。一项研究显示其在减轻异味、减少出汗的同时对腋毛的影响小于手术和微波治疗,可推荐给想保留腋毛的男性患者。

四、腋臭的注射治疗

1.A型肉毒毒素注射

A型肉毒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由肉毒杆菌产生,其改善腋臭的机制可能如下:一是通过抑制突触前膜乙酰胆碱的释放使小汗腺去神经化,抑制小汗腺提供的潮湿环境从而间接降低腋臭水平;二是通过阻断胆碱能途径影响顶泌腺,使其萎缩、功能衰退,直接阻碍腋臭的发生。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是目前推荐的一线非手术治疗方案,在青少年患者的长期随访中也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有创伤小、起效快、副作用风险低、不影响工作等优点,缺点是维持时间短,需定期注射,但反复注射可能延长疗效。

2.局部乙醇注射 

局部注射乙醇可使细胞脱水、凝固坏死,既往用于肝细胞癌的局部消融,因其肿瘤消融率与切除率相似,临床上也可用来治疗腋臭。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其并发症风险较大,目前较少使用。

3.芍倍注射液治疗 

芍倍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纯中药软化萎缩剂,最初用于治疗痔疮。该药可引起血管收缩、部分管腔闭合,同时使组织蛋白凝固,从而达到破坏大汗腺,减轻异味的目的。其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也被证实能通过促进凋亡、自噬及活性氧生成抑制汗腺细胞增殖。

五、腋臭的手术治疗

1.腋窝皮肤梭形切除术 

梭形切除也叫整块切除,是最早的手术疗法,即沿腋毛分布长轴梭形切除腋毛区皮肤及皮下组织,术后形成一直线状瘢痕,但术后可能出现瘢痕增生或挛缩产生牵拉,限制上肢的活动。后来出现了一些改良疗法,如梭形切除+Z改形术和S形皮瓣真皮层切除术,通过改变张力方向,减轻或避免了瘢痕对上肢的牵拉。

2.小切口大汗腺翻剪术 

沿腋窝皱襞作一条约3cm的切口,或在近上下缘的腋毛区内作两条约1.5cm的切口,锐性分离皮肤和皮下组织至腋毛区外1cm,翻剪皮下组织、顶泌腺和毛囊,直至无脂肪颗粒和完整毛囊,皮瓣呈青紫色。

3.微创剪刮术 

在腋毛区作两个长约1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用剪刀或刮匙清除皮下脂肪和汗腺组织。其优点是瘢痕小、恢复快;缺点是可视范围有限,易残留大汗腺致复发,还可能误伤腋部血管神经,或使皮片过薄而坏死。

4.微创吸刮术 

肿胀麻醉后,在腋窝边缘作2个微小的刺伤切口,进行钝性分离,以有效刮除和抽吸皮下组织。因在非直视下操作,使用此术式时应注意控制抽吸次数和时间,避免破坏术区血供。

腋臭术后包扎方式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有效的包扎稳固、舒适、使局部受力均匀,有利于防止术后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可采用打包加压包扎、3M医用自粘弹力绷带以适当压力包扎和弹力绷带“8”字形轻度加压包扎。

六、结语

腋臭的产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预防和治疗腋臭,建议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习惯,注意饮食调节和情绪管理,选择合适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gywxsp.com/bzcs/1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