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有些宝宝喜欢“歪脖子”,
不管是吃奶、睡觉,
还是其他活动,
常常习惯性地把头偏向一边。
很多家长以为这只是习惯,
甚至觉得宝宝这样卖萌很可爱。
然而,
徐州儿科专家指出:
宝宝总“歪脖子”很可能是种病——
“先天性肌性斜颈”。
警惕!宝宝头和脖子总朝一侧歪
很多家长在发现宝宝喜欢歪头,歪脖子的时候,总觉得孩子是在卖萌,但骨科医生却说,这种情况下,多半是孩子患有斜颈。
出生3周后,铛铛(化名)被爸妈发现脖子一侧长了个硬块,蛋黄般大小,虽说是个突起,但不疼不痒。与此同时,爸妈还发现铛铛的姿势略有奇怪,总是向长硬块的方向歪头。医院检查发现,孩子这是患有先天性肌性斜颈。
先天性肌性斜颈会让宝宝的头和脖子朝一侧歪,其根本原因是脖子上的胸锁乳突肌异常。“当孩子仰卧时,哪怕外行人都会在患侧颈部摸到像成人拇指第一节大小的硬结,明确诊断非常容易。”
先天性肌性斜颈,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影响患儿头面部、颈椎的发育,建议家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医院骨科医生孙庆增表示,“一般新生宝宝中约有2%会出现斜颈,具体的发病原因不清,这可能是胎儿的胎位有关,也可能是一侧的胸锁乳突肌损伤所致,导致某一侧的胸锁乳突肌出现挛缩和纤维变性。由于颈部两侧肌肉强度不一致,造成头歪斜或转向一侧的现象。”
早发现、早治疗
“发现宝宝出现斜颈,家长千万不可置之不理。”孙庆增说,如果小儿斜颈得不到及时纠正,危害还是挺大的。
他介绍,宝宝出现斜颈后,患侧面部软组织可随生长发育而进一步缩短,颈部深筋膜挛缩变厚,颈动脉鞘与血管挛缩,会造成宝宝颅骨不正,影响面部骨骼发育,严重时会影响到整个脸型、头型;有时也会影响到颈椎,甚至导致上胸椎出现侧弯畸形;长时间斜颈的话,还容易引起姿势性斜视。
孙庆增介绍,先天性肌性斜颈治疗手段比较明确。当发现孩子的头总偏向一侧,颜面不正,脖子部位可触及包块时,医院确诊。
确诊后,主要采取手法矫正治疗,把头扭向健侧,牵拉挛缩侧的胸锁乳突肌,一天3次,每次矫正十多分钟,每天坚持手法矫正,部分患儿可获得满意效果。
如果手法矫正无效,一般在1岁后实施手术,切断胸锁乳突肌。术后的1个月内,患儿还需要戴支具进行固形,同时进行康复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时机宜早不宜迟,因为孩子歪脖时间越长,颜面不正越厉害。届时,即使矫正了歪脖,将头形正了过来,但面部畸形很难修复。另外,治疗过晚,还会给孩子带来其他生理和心理的不利影响。
如何判断?
1、观察宝宝是否总是喜欢将头向一侧倾斜几乎从不转向另一侧?
2、是否有大小脸?是否有斜头?
3、用双手轻轻的触摸宝宝两侧的胸锁乳突肌及颈部四周的肌肉,看看是否有不对称,甚至是硬结、包块的出现。
治疗可申请补助
先天性肌性斜颈为国家规定的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之一,患儿治疗可享受国家补助。苏北地区的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单位只有徐州医院一家。
具体条件有:
?患儿必须在徐州医院诊断、救治;
?患者年龄需在18周岁以下;
?能提供低保证、低收入证明、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或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
?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超过元;
?根据患儿医疗费用报销之后的自付部分,一次性给与-0元的补助。
全媒体记者王任飞
编辑七七校对吴庆德
责编辛安然总监李宁
徐州资讯全覆盖尽在快哉APP
招标了!徐州版夫子庙“文庙街区”即将开建,期待徐州新地标!
点个“看在”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