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
先以?法疏通下肢气血,放松肌肉,主要作用于臀部、下肢后侧及大腿前部,操作约3~5min(图1)
图1?法
2、拿法
本法可舒筋通络,兴奋肌肉,适用于下肢无力的患儿。操作部位以四头肌、肌二头肌、小腿三头肌为主,反复操作10~20次(图2)
图2拿法
3、点穴
患儿取仰卧位或俯卧位。自从而下点按双下肢穴位,自近端向远端重点点按伏兔、梁丘、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丰隆、解溪等足阳名经穴,同时可配合点按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昆仑、血海、阳陵泉、三阴交、涌泉等。本法可补气活血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
辩证选穴方面,选取肝俞、肾俞、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涌泉为主(图3)
图3点穴
4、三线刺激按摩法
患儿取仰卧或俯卧位,将被按摩肌群分为内侧、中间、外侧三线。家长大拇指沿着这三线运动揉、按、推复式手法,由下到上推拿,如此反复30次。本手法主要应用于股四头肌及腘绳肌(大腿前侧及后侧),主要用于下肢近端肌群无力的患儿(图4)
图4三线刺激按摩法
5、空心拳叩击法
患儿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家长手握空心拳,以屈曲小指和小鱼际为着力点,以腕部自然屈伸摆动带动空心拳垂直着力叩击于施治部位,均匀持续,约1~2min。此法主要用于臀部及大腿部肌力低下,每部位约1min(图5)
图5空心拳叩击法
6、中指叩击法
家长沉肩垂肘,以中指指端为着力点,以腕部一起一落带动中指垂直着力于治疗部位,节奏要均匀,力度应稍大,此法多用于臀部及大腿部肌力低下,施术约1min(图6)
图6中指叩击法
7、摇髋法
患儿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家长一手固定其一侧下肢,另一手握持患儿另侧膝关节并使该侧髋关节做由内向外的环转运动,如此反复操作40次,本法适用于内收肌群痉挛引起的髋关节活动障碍(图7)
图7摇髋法
8、髂胫束松解法
患儿取侧卧位,屈曲患儿上侧的髋、膝关节,使另侧下肢伸直。家长一手扶髂嵴固定,另一手沿挛缩的髂胫束上由上向下按摩20~30次。此法主要矫治因髋关节屈曲挛缩,影响下肢伸展的患儿(图8)
图8骼胫束松解法
9、压腰摆髋法
患儿取俯卧位。家长右手握住患儿双小腿或踝关节,左手稍用力压其腰骶部20次,同时配合右手左右轻轻摆动患儿双下肢约40次。该法适用于因髋关节屈曲挛缩,影响下肢交互运动的患儿(图9)
图9压腰摆髋法
10、分髋法
患儿取仰卧位,使髋膝关节呈屈曲状。家长以双手扶患儿双膝内侧,双大拇指揉按双侧内收肌群,以缓解内收肌痉挛。双手扶按患儿双侧大腿内侧,缓慢将双膝分开,使髋关节外展至较大程度。如此反复做40~60次。此法适用于内收肌痉挛所致的髋关节内收,影响坐位稳定性的患儿(图10)
图10分髋法
11、直腿抬高三指按摩法
家长一手握患儿一侧下肢。使其伸展向上抬高,与身体约呈90°,另一手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大腿后侧由近端向远端反复揉按痉挛肌肉40次。本手法适用膝关节屈曲痉挛,影响站立及步行的患儿(图11)
图11直腿抬高三指按摩法
12、摇膝法
患儿仰卧位,患侧下肢屈膝。家长双手分别按于患肢大腿及小腿近踝关节处,做顺时针及逆时针环转运动。反复10~20次。本法可缓解腘绳肌痉挛,改善膝关节功能(图12)
图12摇膝法
13、压足及小腿后三指按摩法
患儿取俯卧位,屈曲患肢膝关节约90°,另侧下肢神志。敬爱张左手按压患儿足掌前部向下,另一手的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小腿后面的腓肠肌自近端向远端按摩至跟腱,每侧操作20~30次。本手法适用于站立及步行时出现尖足的患儿(图13)
图13压足及小腿后三指按摩法
14、压膝整足法
患儿取仰卧位。家长使患儿一侧下肢屈曲,右手使踝关节呈90°固定,拇指紧压解溪穴,左手固定膝部向前下方按压,再恢复原状,如此反复操作40次。该法主要矫治髋关节屈曲挛缩及尖足(图14)
图14压膝整足法
15、搬足法
患儿取仰卧位。家长左手拇指按压解溪穴,并固定踝关节,右手握其足掌前部,拇指顶压涌泉穴,向前、外方向推按30次。本手法主要矫正足内翻畸形(图15)
图15搬足法
16、屈伸摇踝法
患儿取仰卧位。家长一手握其踝关节上端,另一手握足部,先将踝关节做被动屈伸运动5~10次,然后再进行顺时针及逆时针摇动各5~10次,以上动作可连续做3~5遍。本手法主要改善踝关节运动障碍。(图16)
图16屈伸摇踝法
康复-
李老师
中心主任: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