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起兮云飞扬,龙城人民走四方。
体重不过一百三,扶好走稳别吹跑。
——(打油诗一首!)
尽管“哆嗦”和“絮叨”让不少人义无反顾地穿上了秋裤,也有“穿秋裤显得臃肿、老土”、“穿上了就脱不掉”等担忧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抗拒秋裤。
所以,这秋裤,到底穿还是不穿?
↓↓↓
小编只知道每天都起不来
▲亲爱的,人家不要离开你嘛
▲呜呜~真的起不来
近期,冷空气主体已影响我省,本周,在阴雨和西北风的笼罩下,气温整体低迷,眼下早晚的最低气温已经降到5度左右,白天最暖和的时候也只有20度。
相信突然降低的温度,大家都感觉到了~
弱弱的说一句,小编觉得穿羽绒服都不过分~
我们再来看看近期的总体温度:
最高气温直逼向个位数!
天气这么凉,提醒大家三个字:
“别瞎露!”
然而,今年的寒冷是否来的早了些?
YES!
那么,是否今年的冬天将会很冷?
还是。。。YES!
其实早就提醒过大家:(点击链接)
今年冬天可能会被冻哭
那么!冷空气来的如此任性和霸道?
我们一定要注意:“天气骤变,别生病!”
今天开始,
身体这几个地方千万冻不得,
老病根都是这样留下的!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随着秋季到来,气温逐渐下降,
很多人遵从“春捂秋冻”的做法却被冻出了疾病。
到底怎样才能冻出健康?今天,我们就来教教你“挨冻”的正确姿势,远离疾病侵袭。
有些人即使在早晚气温较低时,也穿得非常单薄,甚至在冷空气来临之际,仍恪守秋冻的信念,结果染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少穿衣服”,应根据4个原则科学进行。
1
秋冻必须顺应天时
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气候变化比较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晚秋时节,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一旦有强冷空气活动,气温急剧下降时,就应及时、适当地增衣保暖,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2
南北方秋冻有区别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
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3
4个部位要捂好
腹部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
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
双脚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
全身若冷,机体抵抗力就会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肩膀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4
5类人千万别冻
肺不好的人
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因为慢性肺病的患者一般身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心血管不好的人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因此,心血管病的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尤其要注意。胃肠不好的人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胃肠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患者,对待秋冻要小心。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溃疡患者一般正气不足,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关节不好的人在刮风、下雨、下雪、寒潮等天气变化来临时,约有90%的人都会出现关节疼痛或疼痛加重的症状。因此关节病患者“秋冻”不能随便冻,尤其要对人体重要部位加强保护,寒冷会让关节炎患者感到不适。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
二是以防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小编好想说一句:太阳,如果你听见广大群众的呼唤的话,你就出来吧~求晒,求晒,求把我们晒黑吧~
最后,要不要穿秋裤?取决于你自己。反正怕冷又不怕土的小编已经穿上了。对于这样的天气你有什么想吐槽的~右下角参与互动~
记者:依婷
来源:据最爱大北京、健康时报(jksb)、生命时报(LT)等综合
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北京比较好的实惠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