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挛缩病变可侵及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
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关节挛缩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关节挛缩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少数低毒性细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脓肿等,一开始就是慢性发病,急性症状多不明显如急性期经过及时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一、病因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
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种:
(一)血源性 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关节挛缩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关节挛缩
(二)外伤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关节挛缩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三)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关节挛缩
血源性关节挛缩常见的发病情况有:
① 多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
② 常有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
③ 关节挛缩常起于长骨干骺端;
④ 男孩发病较多
关节挛缩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关节挛缩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
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
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关节挛缩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关节挛缩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